本报首页 版面概览
往期回顾
   
当前:8版(2025年10月14日) 上一版 下一版
英语沟通+趣味安抚 非洲娃的腮腺炎成功治愈

       国庆期间的成都,街头桂花飘香,灯笼高悬。而在成都市妇女儿童中心医院儿童血液科病房里,一个性格活泼的非洲小男孩正趴在护士肩头哼唱《孤勇者》,稚嫩的歌声让走廊里忙碌的医护人员都放轻了脚步……

       故事要从9月29日说起。当天,一位在成都高校读博的非洲小伙,抱着哭闹的儿子来到成都市妇女儿童中心医院,孩子右侧脖子鼓起包块,已经疼痛十天。值班医生冉雪清发现,这位非洲父亲的中文还不太流利,便迅速切换成英语:“Let me check his temperature first(让我先给他量一下体温)……”简单的交流,缓解了父亲的紧张。

       随后的超声检查显示,孩子患的是化脓性腮腺炎,血常规提示轻度贫血,需要立即住院治疗。可当护士准备留置针时,小男孩图图(化名)突然紧紧攥住爸爸的衣角,用当地语言哭喊起来。这个场景让在场的家长和医护人员心头一颤——无论来自哪个国家、说着哪种语言,孩子面对针头时的惊恐,竟如此相似。

     “看!警察叔叔马上来抓不配合治疗的小朋友啦!”为了缓解图图的恐惧,护士张綪急中生智,举起手机佯装报警,图图爸爸立刻会意,一直用英语跟护士比划着“Called the policeman(已经打电话给警察了), called the policeman……”图图挂着泪珠的眼睛突然睁大,哭声渐渐小了。这个在儿科病房屡试不爽的“小招数”,对非洲孩子同样奏效。当留置针顺利扎入,护士给图图竖起大拇指:“You are very good, we like you(你非常棒,我们喜欢你)!”

       治疗第三天,查房的主治医生罗晓波惊喜发现,前一天还缩在被窝里的小家伙,此刻正举着玩具车跟着护士说笑。更令人意外的是,当护士俯身询问图图会唱中文歌吗,男孩忽然挺直脊背,略显含糊却完整地哼出《孤勇者》的旋律,认真的模样让病房里的气氛瞬间变得欢快起来。

     “复查显示病情明显好转,过几天就可以准备出院了。”主管医生交代道。

       图图爸爸一边用不熟练的汉语道谢,一边将一封手写信郑重递给医护人员。信纸上的英文笔迹带着细微的颤抖,字里行间满是诚意:“你们像父母一样对待每个孩子……”

     “孩子生病从来不挑时间地点,我们的责任就是让他们随时有依靠。”儿童血液科主任周敏这样回应。 (向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