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届西部(成都)健康促进博览会不仅汇聚了医疗健康领域的前沿技术、创新产品与优质服务,更以“医工融合”“AI+医疗”等前沿理念为核心,为观众搭建了一个近距离感受未来医疗发展方向的平台。
从能完成超微创手术的精密机器人,到可随时随地提供问诊服务的AI数字医生,再到融入健康理念的特色产品,本届健博会全方位展现了健康产业的多元发展态势,也让普通市民有机会触摸到医疗健康领域的科技脉搏,提前窥见医院未来的模样。
“医工融合”唱主戏
“华西造”手术机器人首亮相
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展区,由该院及成都高新区与领军科学家团队共同出资成立的华西医疗机器人研究院的旗下产品,成为展区内的核心展示内容。刚步入展区,一台与成年人身高相当的设备便吸引了众人目光。
这是全球首台可进入狭窄腔道开展手术的机器人,其最细部位仅1毫米,能精准完成更为复杂精细的“超微创”手术。“这是拥有华西医院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成果,也是首次在公众面前正式亮相。”展区工作人员介绍。
据悉,华西医疗机器人研究院是成都高新区“岷山行动”首批揭榜项目,于2022年3月组建,是一家集产学研于一体、以产业孵化为核心的新型综合研发机构。目前,该研究院已构建起独具特色的“医教研产”科技成果转化体系,成功孵化2家子公司、9个研发团队及7个公共技术平台。通过自主研发精密医疗器械,有效将研发成本降低超50 。
同样来自该研究院的上肢康复机器人,也受到观展市民的广泛青睐。康复患者可通过操作摇杆,多方向控制屏幕光标,而康复训练的“科目”,则是四川人喜闻乐见的娱乐形式——打麻将。“真没想到这是给病人用的康复设备,这样一来,康复过程不仅能提升效果,还变得更有趣了。”一位观展市民感慨道。
在展会现场,“医工融合”主题贯穿多个展区。记者还发现,不少医疗机构与企业纷纷展出科技含量十足的新型医疗设备,从全骨科手术机器人,到依托人工智能技术的视网膜健康风险评估机器,参展方各展所长,带来的“医工融合”成果覆盖了从头到脚的健康诊断与治疗领域。
“AI+医疗”显神通
把专家装进“随身口袋”
“您好,请问您哪里不舒服?”在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展区,该院院长、儿科专家刘瀚旻“等候”着观展嘉宾与市民——不过,他本人并未亲临现场,而是“现身”在电子屏幕中。原来,这是华西第二医院在人工智能融合发展方面的全新尝试:通过训练AI大模型,推出了“AI数字医生”。用户在屏幕前口述自身症状,屏幕中的“专家”便会通过深度思考,对症状进行初步分析与循证问询。
据介绍,“AI数字医生”具备患者主诉评估、交互问诊、结果验证等功能。技术团队还将对应专家的诊疗经验逻辑、工作习惯与风格等细节,一同“投喂”给模型,让“数字医生”在各方面都能成为患者熟悉的专家形象。“这一功能在今年9月刚完成开发,未来我们计划为院内更多专家打造专属的数字医生模型。届时,用户通过医院官方线上平台就能直接使用,借助人工智能技术,让更多人能同时享受到技术发展成果与医院的专家资源。”华西第二医院参展负责人表示。
本次展会展出的各类“AI+”技术成果,不仅为患者带来便利,也推出了不少可优化医院工作效率、解放医务工作者双手与大脑的产品和服务。华为公司带来的“星河AI”医院网络解决方案,运用先进的API优化方案、AI算法及侧挂式毫米波雷达等技术设备,可对住院患者的身体指标与住院行为等进行精准实时监测,让查房等业务流程更顺畅。护士只需扫码操作,就能专注于本职工作,进一步摆脱网络故障带来的困扰。
健康涵盖各方面
现场能看能吃能体验
在这里,不仅能提前窥见未来医院的模样,前来观展的市民还收获了更多惊喜:成都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推出的饼干等食药同源糕点,吸引众多观展者驻足品尝。其中一款饼干以小麦粉、燕麦碎、山药等为原料制成,不仅口感香脆,还兼具健康养生价值,让不少市民眼前一亮:“没想到中医药理念还能用来做零食。以前听说过中药月饼,现在看来,很多食品都能融入这个理念。”
除了医疗相关行业单位参展,现场还有不少文旅单位入驻。市民在现场能看到各类精美乐器与摆饰,亲身感受“旅行疗愈”的独特魅力。四川省彝医医院(凉山州中西医结合医院)展出的传统彝医药文物与彝药制剂,也让不少市民大开眼界,进一步了解到民族医药的独特价值。
无论是引领未来的医疗科技,还是贴近生活的健康产品,抑或是多元融合的健康服务,都让观众深刻感受到健康产业的广阔前景与无限可能。这场盛会不仅为行业搭建了交流合作的平台,更让健康理念深入民心,为西部地区健康事业的发展注入了新动力,也让人们对未来更便捷、更智能、更全面的健康保障充满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