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首页 版面概览
往期回顾
   
当前:9版(2025年09月23日) 上一版 下一版
成都市郫都区妇幼保健院医生耐心为“多囊”患者诊疗
4个月守护 助她收获双份幸“孕”

     “常医生,我‘上岸啦’,是双胎!”8月22日,刚结束门诊的成都市郫都区妇幼保健院妇女保健科副主任医师常建慧收到了这条微信。看完消息,她欣慰地笑了。这条妊娠成功的消息,让她想起100多天前,她为林女士做的宫腹腔镜手术:一次宫腹腔镜手术,无数次关于饮食、运动的细致沟通……在医患的共同努力下,所有的坚持与等待,都在收到这条“妊娠成功”的消息时尘埃落定,花开有声。

       一次造影 照亮前路

       林女士今年31岁,已备孕了400多天。起初是期待,后来是焦虑,再后来,几乎成了自我怀疑。她被确诊为多囊卵巢综合征,激素紊乱、排卵障碍、体重上升像几座大山压在她和家人的心头。她试过促排卵、监测卵泡、节食运动、中药调理……可月经每来一次,希望就落空一次。

       今年4月,林女士带着焦虑与期待,走进了成都市郫都区妇幼保健院。

     “医生,我们是不是真的很难有自己的孩子了?”面对林女士焦虑的询问,常建慧没有立刻回答,而是放下笔,认真听她讲述这一年多来的求子经历。

       林女士含泪说完,常建慧合上病历,温和而坚定地对她说:“你的坚持我都听到了。现在还不到说‘很难’的时候,我们一起找出问题,一步步来。”

       林女士做了子宫输卵管造影检查,结果显示:双侧输卵管粘连。

     “输卵管是孕育之路上的‘通道’,一旦发生粘连,就像路被堵住了。”常建慧耐心解释,“别担心,我们有办法——宫腹腔镜手术,可以帮你把‘路’疏通。”没有夸大疗效,也没有催促决定,常建慧将手术的利弊、恢复周期、术后备孕安排一一说明。

       林女士看着那张清晰的胶片,第一次觉得:希望,是有形状的。

       先养身体 再谈怀孕

       林女士的手术一切顺利。但常建慧知道,真正的“好孕工程”,才刚刚启动。

       常建慧没有谈怀孕,而是先为林女士按下“暂停键”:“现在最重要的,不是急着备孕,而是让身体先‘准备好’。子宫和卵巢,也需要一个健康环境。”常建慧随即为林女士启动术后调理计划:不靠节食,而是通过科学饮食与温和运动,逐步改善代谢、控制体重。她特别叮嘱林女士:“别久躺久坐,每天要走一走,让盆腔气血流动起来,身体才会更快恢复。”

       术后一个月,林女士复查结果良好,具备备孕条件。常建慧第一时间为林女士组建了由产科医生、妇科医生和营养科医生组成的多学科诊疗团队,制定个性化联合治疗方案,以调理月经周期、促进排卵、养护子宫内膜为核心,将科学的体重管理贯穿全程,全方位护航备孕进程。

       听见双胎的心跳

       8月,林女士迎来了怀孕的好消息,并且经B超确诊为双胎妊娠。比预想多了一份惊喜,也多了一份期待。

       常建慧的手机里,那条“我‘上岸啦’,是双胎!”的消息仍保留着,这条消息见证了一个“坚持终有回响”的故事。

       在妇幼保健院,这样的故事还有很多。在这里,“好孕”不是偶然,而是一次次沟通、引导与陪伴的积累——是对每一个“可能”的不放弃,是对每一份期待的全力以赴。 (陈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