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力衰竭是一种心脏不能有效供血的疾病,但不属于“心脏停跳”的一种。对于心力衰竭患者,除了用药外,术后生活照料及生活方式的调整也是非常必要的。许多看起来再普通不过的举动,如多吃一口咸菜,或者一次剧烈的活动,都会增加心脏的负荷,引起气短、水肿等症状,严重时还会引起病情的急性发作。
饮食相关禁忌
对心力衰竭患者来说,最重要的就是减轻心脏负担,而高盐食物则是患者的“第一大禁忌”。食盐过量会使人体贮存水分,导致四肢水肿、肺部积液,从而增加心脏的泵血负担。因此,平时要注意少吃腌制食物、咸菜、加工肉类等。同时,也要严格控制每天的饮水量,不能盲目认为多喝水才能身体健康。因为喝太多会导致血液的体积增大,加重心脏负担,而且不要一次性喝太多水。除此之外,还要尽量避免食用高脂、高糖的食物,因为油炸、脂肪、甜食等都会影响到血脂和血糖的稳定性,从而对血管造成伤害,进而导致心肌受损。
体力活动禁忌
心力衰竭患者并非休息越多越好,但有两种类型的过度活动一定要避免。其中,超负荷工作属于绝对的禁忌,如搬重物、长时间拖地、快跑或高强度运动等,都会导致心肌氧耗量剧增,容易出现胸闷、气短等症状。不过,如果长时间躺着或长时间坐着不动,可能会引起肌肉萎缩问题,血液循环也会因此缓慢,容易出现血栓,对患者的康复不利。因此,患者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适当运动,可以每天散步10~20分钟,尽量做到运动后不会觉得累,要注意协调好休息和活动之间的关系。
情绪作息禁忌
人的情绪变化,特别是紧张、焦虑、愤怒、兴奋等,都会引起体内荷尔蒙的释放,从而使心率加快,血压升高,增加心肌负担,严重时还会出现心律不齐的情况。因此,心力衰竭患者平时一定要保持心情稳定,不要因为一些小事而过于兴奋或紧张。此外,生活中的作息不规律也是一个很大的问题,长期熬夜或睡眠不足,都会扰乱人体的生理节律,从而影响到心脏的正常运转和正常的生理机能。最好是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
药物使用禁忌
心力衰竭患者需要长期服药才能有效地控制疾病的发展,随意停用或改变用量都有很大的危险性。例如,利尿剂有助于排除身体中过量的水分,可以减少心脏的负荷;ACEI/ARB类药物具有良好的心肌保护作用,但如果擅自停药或减量,可能引起心力衰竭的加重。在治疗过程中,尽量不要使用对肾和心脏有不良作用的药物,如常用的布洛芬等止痛药,以及一些成分不明的中草药,这些药物都会对患者的肾脏和心脏产生损害,从而导致疾病的进一步发展。
监测防护禁忌
由于身体内可能会出现长期的水分潴留问题,心力衰竭患者可能会在短时间内出现显著的体重增加,这往往是疾病恶化的早期征兆。如果不进行有效治疗,可能会发展成重度肺水肿。因此,患者每日清晨要空腹、穿着轻便的衣服进行称量,并随时注意自己的身体状况,如有不正常的地方要立即到医院就诊。同时,也不要忽略对感染的防治,如果感染问题没有加以关注也是非常危险的。因此,对于感染性疾病如感冒、肺炎等也要进行关注,这些疾病的出现都会增加身体的负荷,对心脏造成损伤,这都是诱发急性心力衰竭的重要因素。
总之,对心力衰竭患者而言,需要避免以上的生活禁忌。警惕这些禁忌行为的本质就是要减少心脏的负荷,这样才能保持心功能的长久平稳。而且,这些行为并不是严苛要求,是患者能够注意便可做到的。患者及家属应该共同关注,并长期坚持,让这些事情能够成为一种生活习惯。患者在平时也要对自己的身体变化多加注意,如果出现胸闷、气短加重、体重骤增等症状,要及时就医。(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深汕中心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