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首页 版面概览
往期回顾
   
当前:8版(2025年09月17日) 上一版 下一版
10岁女孩离家出走 给民警留下挑战书

    “我走了,只给你们48小时破案时间!”9月6日傍晚,浙江省宁海县公安局西店派出所值班民警王国梁在10岁女孩小胡的日记本里读到这句话时,既觉得有些哭笑不得,又瞬间绷紧了神经。这一刻,一场现实与幻想交织的特别“较量”悄然开启。

       母亲报警

       9月6日17时42分,西店派出所接到王女士带着哭腔的报警:“我女儿不见了,她从来不会一个人出去这么久的!”王国梁立即带队赶赴现场。

       暮色渐浓,焦急的王女士一见到警车就快步迎上。

     “警察同志,我女儿小胡才10岁,一个月前刚从老家过来,平时连厂区大门都不出的。”她哽咽着说,自己下班回到宿舍后,发现女儿不见了。

       警方搜寻

       王国梁一边安抚孩子的母亲,一边观察着房间。孩子书桌上整整齐齐摆放着作业本,而最引人注目的,是桌角那摞刑侦书籍。当一本摊开的日记本进入民警视线时,案件很快迎来了转机。

     “警察哥哥/姐姐们,你们可能不知道,我为什么要离家出走……我想看看你们能不能找到我!”字里行间,小胡流露出对刑侦破案的痴迷,甚至还精心设计了“48小时破案时限”的挑战书。

     “这孩子是把书本上的情节搬到现实中了!”王国梁立即将这一关键信息上报派出所综合指挥室,一场多警种协同的搜寻行动迅速展开。

       夜幕笼罩大地,为了尽快找到小胡,警方果断出动无人机,对周边区域进行搜寻。

       找到孩子

     “热成像系统发现目标!”距离王女士报警2小时后,对讲机里传来无人机操作员激动的声音。热成像显示在距离厂区几百米的位置,有一个微弱的热源信号。

       当地面警力合围靠近时,民警们听到了明显的哭泣声。

       王国梁轻声呼唤:“小胡同学,我们是警察叔叔,来接你回家了!”

       只见一个小身影踉跄跑了出来,扑进民警怀里放声大哭:“叔叔我错了,这里好黑,我好害怕……”

       王国梁拭去小胡脸上的眼泪,严肃地看着她:“你知道这样做有多危险吗?”看小胡羞愧地低下头,王国梁温柔地说:“你很聪明,好好读书,将来一定能成为优秀的警察,欢迎你长大后报考公安院校,跟叔叔成为同事。”

       事情的最后,小胡最终向母亲和民警承认了错误,并表示会好好学习,争取成为一名人民警察。

       警方提醒:公安机关的每一起警情处置,都关系到公共安全资源的合理使用,切勿因一时好奇报假警,或模仿危险行为。青少年好奇心强、模仿力强,家长们也要正确引导孩子的兴趣爱好,加强安全意识教育,鼓励青少年树立正确的法治观念和职业理想,共同护航他们茁壮成长。


       延伸阅读

       怎么做才能留住孩子的心

       近年来,未成年人离家出走的现象呈增多趋势。未成年人因社会经验不足,一旦脱离家庭和学校的保护、监管,很容易成为被侵害的目标,也可能因受到犯罪分子的影响误入歧途。避免未成年人离家出走,关心青少年的成长,营造良好的家庭教育氛围,需要引起家长的重视。

       未成年人离家出走的原因

       逃避惩罚 未成年人自尊心很强,最怕在同学面前丢面子、“掉价”。有的学生一旦在校犯了错误,老师通常要求家长共同教育,但一般学生都不愿意自己的错误让家长知道,既害怕学校处分又怕家长斥责。这时家长如果处理不当,给未成年人施加精神压力,当精神压力超出未成年人心理承受能力时,他们便会选择离家出走,出现到外边暂避风头的行为。

       赌气逞能 未成年人正处在青春发育期,成人意识增强,他们往往用自己的行为证明自己已经长大成人,有能力也有本领管理自己,不愿听家长喋喋不休的唠叨,尤其不愿意别人当面挖苦自己。赌气到外面闯荡,梦想有一天混出个样子来给家长或给周围的人看,想以此来证明自己的能耐。

       厌学寻乐 由于个别家长片面看重学习成绩,不重视未成年人的心理变化和学习习惯的培养;由于有些未成年人自控能力很差,又缺乏学习的动力,对学习不感兴趣,厌烦读书,学不会也不想学。这就导致孩子出现厌学寻乐的思想。

       威胁家长 有的学生由于某些要求得不到满足,或者对家长逼迫学习过紧而产生反感,于是恐吓或威胁家长而出走。有的学生直接跟家长讲“你再批评我,我就出走”,以此威胁家长。

       厌恶家庭 家庭不和,父母争吵、分居、离婚会使孩子感到难堪、屈辱和痛苦,感受不到家庭的温暖和父母的爱。他们为了弥补在家庭中失去的温暖,解除心中的烦闷,满足内心的需要就会到相似环境的同伴中去寻求温暖和爱。

       家长应该怎样预防

       勇于向孩子说对不起 生活中,当我们和孩子发生冲突时,即使孩子讲的话有理,我们也会当硬嘴的“鸭子”,为了自己所谓的面子,不愿意向孩子认输。这种做法其实非常不好,不仅会给孩子错误的示范,还会导致孩子负气出走。作为父母,我们更应该做到敢于认错,敢于对孩子说“对不起”,这不会让孩子觉得你没面子,相反是给孩子做了榜样,让他觉得父母是可以信赖的人。

       敢于向孩子表达自己的爱 虽然孩子们离家出走的原因不尽相同,但有些孩子离家出走是为了检验父母对自己的重视程度,看父母是不是爱自己。这种行为常发生在关爱不足或者羞于表达对孩子关爱的家庭。对于这种家庭的孩子,他们想要的东西其实不多,就算吃饭时父母一次简单的夹菜,也能让孩子觉得父母是爱自己的。所以,父母一定要表达自己对孩子的关爱态度,不然孩子会因为缺乏爱的关怀,对以后的人生患得患失。

       随时给孩子倾诉的机会 孩子成长过程中,不可避免会遇到挫折困难,也会无心犯一些错误,而发生这些情况的时候,家长应该主动和孩子交流,或者给予孩子随时倾诉的机会。如果因为孩子犯错就进行打骂,孩子会产生戒备心理,以后遇到事情便再也不敢对家长说。长此以往,不仅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还会导致孩子产生悲观情绪,遇到事情做出一些极端行为,如离家出走。

       鼓励孩子多交有益的同龄朋友 虽然很多父母都可以做到跟孩子以朋友方式相处,但父母毕竟是家长,在很多事情上还是要听父母的。所以,孩子内心更希望能够有同龄孩子跟自己做伴,有些烦恼作为同龄孩子更能感同身受。因此,作为父母的我们应该鼓励孩子多交同龄朋友,多和有益的同龄孩子为伴。

       给孩子适度离家的机会 这个建议看起来虽然有些荒谬,但细想起来却十分有道理。因为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适度的分离不仅可以锻炼孩子的人际交往能力,还能让孩子怀念家里的温暖,体会父母对自己的关爱。这样可以起到很好的预防效果。所以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父母可以给孩子适度离家的机会,如独自参加夏令营,或者去外婆家小住一段时间。(本版文字综合都市快报、宁波公安、阿克苏市公安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