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首页 版面概览
往期回顾
   
当前:8-9版(2025年09月16日) 上一版 下一版
彭州市妇幼保健院
为6岁重症肌无力孩童成功“补漏”

       本报讯 近日,彭州市妇幼保健院成功为一名6岁重症肌无力患儿完成了腹腔镜疝气手术。此次手术的成功开展,体现了彭州市妇幼保健院的多学科协作优势,不仅解决了患儿的健康难题,也为科室医疗水平的提升积累了经验。

       患儿小夏(化名)从小就被确诊为“重症肌无力(眼肌型)”,主要表现为眼部肌肉无力,平时靠药物控制病情。最近,小夏右侧腹股沟出现了一个包块,经诊断为腹股沟斜疝,需要手术治疗。

       重症肌无力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会影响神经和肌肉之间的信号传递,导致肌肉无力。这类患者在接受手术麻醉时风险极高,容易出现肌无力危象,也就是呼吸和吞咽困难,严重时甚至需要依靠呼吸机维持生命。此外,还有可能出现胆碱能危象或反拗危象,进一步增加麻醉和手术的难度。

       小儿疝气,医学上称为腹股沟疝,是儿童中比较常见的一种外科疾病。小儿疝气不能自愈,唯一有效的治疗方法是手术修补。通常建议确诊后尽早安排手术,避免发生嵌顿等严重并发症。

       为了确保小夏的手术安全,彭州市妇幼保健院组织了麻醉科、小儿外科等科室专家,共同制定手术和麻醉方案。麻醉科充分完善术前准备,考虑重症肌无力患者的特殊性,采用“精准麻醉”的方式,尽量减少对患儿肌肉功能的影响,让患儿在麻醉恢复期平稳苏醒,避免躁动。小儿外科则成立手术小组,采用腹腔镜微创技术完成手术。这种技术切口小、出血少、恢复快,大大降低了手术风险。手术过程顺利,时间也控制得很短。

       术后,多学科团队对小夏进行了密切观察,确保他完全清醒、生命体征稳定后才转回普通病房。整个治疗过程没有出现任何并发症,小夏恢复良好,顺利出院。 (贺仕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