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首页 版面概览
往期回顾
   
当前:16版(2025年09月10日) 上一版 下一版
隐私泄露风险高 如何保护家庭视频安全
□张守坤

       在科技飞速发展的当下,智能家居设备走进千家万户,家用摄像头成为许多家庭的“标配”。人们或是为了时刻关注家中老人、孩子和宠物的情况,或是为了保障家庭财产安全,纷纷在家中安装摄像头。

       然而,原本出于安全考量安装的家庭摄像头,却暗藏隐私泄露的风险。网络存在售卖家庭摄像头视频和直播资源的现象,通过破解软件可获取常见品牌摄像头账号密码,观看或下载监控画面,甚至有售卖含裸露画面的隐私视频资源的情况。

       破解获取监控画面

       隐私泄露现状严峻

     “实时监控,家庭直播。”在某社交群,群主展示了多个家庭摄像头的实时直播画面:有人正躺在沙发上休息;有人坐在卧室玩手机;还有的画面中是空无一人的客厅,玩具散落一地。

       据了解,该群主使用某款摄像头破解软件,尝试通过密码库等方式锁定大部分常见家用品牌的摄像头账号密码。一旦破解成功,用户就能看到摄像头的直播画面,查看其采集到的画面与声音,并能录制视频进行下载。

       该群主称,“目前名额不多,想要的抓紧”,180元可买3个月使用权限,260元可获得永久观看权限。购买相关商品后,会自动生成邀请链接,可进入内部聊天群。群公告中写着某App的下载地址和安装方式,安装完成该App后,可以在“设备管理”中选择添加摄像头ID及密码并进行实时监控。目前能够提供的家庭摄像头权限超过200个,并且还在不断更新。

       在网上还有人专门破解和剪辑家庭摄像头中含有裸露画面的视频进行售卖,花费99元,就可进入资源群。群主放出的截图显示,相关图片有400多张,短视频6000多段,并且还在不断更新中。

       根据公开报道,近年来,家庭智能摄像头遭破解入侵的案例屡见不鲜。

       2024年北京市朝阳区人民法院通报的一起案件中,被告人巫某某通过非法获取的监控摄像头设备账号及密码,入侵并控制了多部目标摄像头,通过向会员提供实时监控画面牟利。

       2022年,河南濮阳的王某通过网络购买视频播放软件、网络摄像设备ID账号及密码共594条,获取20余台网络设备的控制权限,非法控制他人摄像头,偷窥他人隐私,并通过网络将视频播放软件和他人网络摄像设备ID账号及密码,售卖159人次、获利1.4万元,最终被判处有期徒刑3年3个月,并处罚金1.7万元。

       北京瀛和律师事务所律师刘航分析,家用摄像头隐私泄露问题涉及多方责任主体,其法律责任需根据具体行为性质、情节严重程度以及相关法律规定综合判定。

       他解释说,对盗取摄像头账号密码并进行控制的行为,侵犯了公民的隐私权,可能涉嫌非法获取计算机信息系统数据、非法控制计算机信息系统罪,如果直播和录制的内容是淫秽物品,还涉嫌制作、复制、出版、贩卖、传播淫秽物品牟利罪。出售盗取的摄像头账号密码或相关内容的,根据相关法律规定,可能构成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非法获取计算机信息系统数据、非法控制计算机信息系统罪和制作、复制、出版、贩卖、传播淫秽物品牟利罪等,将依法承担刑事责任。

       进行专业安全检测

       源头减少泄露风险

       如何才能有效避免家庭摄像头安装后的隐私泄露,让本为了安全才安装的摄像头能够真正守护安全?

       沈维敏认为,有必要由政府部门牵头,结合行业协会与测试机构,对厂商的设备安全架构、加密算法、数据传输协议等进行专业检测,并为合格产品贴上统一标识。这不仅能方便消费者甄选安全产品,也能倒逼厂商提升安全设计和维护能力。实施过程中,需要权衡企业负担与认证成本,或可先在主流品牌中试点推广,再逐步扩大覆盖面。同时,加强公众对安全配置、合理选址及密码管理的宣传,引导用户理性使用与规范操作,在维护家庭隐私和社会公共安全之间取得平衡。

     “除了设置复杂密码,还要定期更新固件和软件。确保摄像头运行的版本是最新的,降低被攻击的风险。加强家庭网络安全管理。比如划分VLAN虚拟局域网、设置MAC白名单等,提高网络安全性。禁用路由器的通用即插即用(UPnP)功能,避免摄像头自动开放外网端口,如有需要开放端口则使用非常规端口。谨慎选择安装位置,避免将摄像头安装在过于私密或敏感的区域,减少隐私泄露风险。使用官方软件进行联网查看,不要使用第三方软件。”于洋建议。 (据《法治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