膝盖,作为承担行走、跑跳、蹲起等多项任务的身体部位,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不过,膝关节也很脆弱,它属于损耗型配件,一旦磨损难以修复,生活中很多姿势或动作,都会对膝关节造成伤害。
那么,一个经常跑步锻炼的人和一个久坐不运动的人,谁的膝盖更差?答案是:适当的运动受力,让膝关节更强大,正确跑步不会伤膝盖,久坐不运动的人膝盖更差。
数据显示
久坐者关节炎风险高
美国医学权威期刊《骨科与运动物理治疗杂志》(Journal of Orthopaedic & Sports Physical Therapy,JOSPT)2017年6月的一篇文章,从25项研究中选取高质量的17项,共计11.5万人的研究,进行统计学处理后得出了结论:不跑步不运动的人,比业余休闲跑步的人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发病率更高。
研究排除了体重和BMI(身体质量指数)、年龄等因素干扰,经过一系列校正调整后,比较了业余休闲跑人群、久坐不运动人群、参加竞技跑人群的髋关节和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发生率差异,发现:休闲跑人群(非专业跑步)的关节炎发病率仅为3.5 ;久坐不运动人群的关节炎发病率为10.2 ;参加竞技跑人群的关节炎发病率为13.3 。
只看膝关节的数据,久坐不运动人群的骨关节炎发病率比休闲跑人群更高,这一结论依然成立。
适量运动
让膝关节更强大
膝盖是人体结构最复杂的关节之一,因此也很容易受伤。
适度的运动锻炼,可以让关节合理受力,使膝关节完成更多的“挤压-放松”营养代谢循环,增强关节软骨的恢复能力;同时,运动也会强化、维持腿部肌群力量,对于稳定膝关节、减少关节缓冲力也有一定好处。
长期久坐不动,会带来两个问题:膝关节内的挤压作用明显减少,代谢也随之变慢,关节需要的营养可能跟不上;肌肉力量因活动量下降逐渐变弱,关节稳定性也可能下降。如果再因为运动少而体重增加,哪怕是走路散步都会增加膝关节的压力,一旦哪天不得不完成大的运动量或大强度爬山爬楼,膝关节可能就不堪重负,更容易受伤了。
一些人跑步后出现膝盖疼痛等不适,即使是因为跑步姿势错误等原因,也会直接把矛头对准跑步本身,甚至干脆不跑、不动了。每一次跑步动作时,膝盖确实承受了比走路更大的压力,但有一点别忘了:膝关节有一定的承受能力和恢复能力。控制好运动量,不让关节过度受力,充分休息让关节恢复,这样关节不仅不会损伤,还会通过锻炼变得更强。
这些状态和习惯
也在伤害膝盖
体重过大:体重过大是膝关节损伤的重要因素之一。肥胖一方面会导致严重的过载和负重损伤关节,另一方面会导致脂肪组织内脂肪细胞产生瘦素和脂联素的代谢异常,促进关节炎的发展。
短期暴走:对于平时没有运动习惯、每天久坐不动的人来说,腿部肌肉力量通常不足,如果突然长时间、长距离暴走,就很容易造成膝关节的不稳定。
经常久蹲:在下蹲过程中,膝关节的关节软骨会反复受到摩擦和挤压,膝关节韧带以及半月板也会受到牵拉和挤压,进而引起组织损伤、水肿,甚至关节软骨的剥脱。最终可能发展成膝关节的退行性骨性关节炎。
长期站立:有人由于习惯或工作长期站立。站立时腰椎、髋关节、膝关节、踝关节都会承受较大压力,长期会出现腰椎、下肢关节问题。
盘着腿坐:盘腿坐时,膝关节处于屈曲状态,重力作用下,它会承受下沉的力量,导致内外侧受力不均匀。久而久之,膝关节也易出现变形。
跷二郎腿:跷二郎腿时,腿部膝关节内外侧受力不均,长此以往会导致肌肉和韧带的损伤,加速膝盖软骨的磨损。
穿高跟鞋:鞋跟越高,膝盖内侧所受的力量也越大,长期穿高跟鞋,膝盖内侧的磨损自然更大,也会增加膝关节的磨损。(据上海网络辟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