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首页 版面概览
往期回顾
   
当前:9版(2025年09月10日) 上一版 下一版
开学一周了 为什么孩子还在焦虑
□小谦

       开学第一周终于过去了,本以为顺利送进校门就万事大吉,没想到挑战才刚刚开始:早上赖床哭闹、晚上磨蹭不写作业,甚至一提上学就肚子疼……

       专家表示,开学一周仍不适应很正常,孩子的心理调适需要时间,通常需要2~4周才能完全步入正轨。

       开学一周后

       为啥孩子还在焦虑

       新鲜感褪去,疲惫感袭来 开学第一周的热闹和新鲜感逐渐消退,但学习的压力和节奏却在持续增加。这种落差让孩子感到措手不及。

       社交压力开始显现 第一周大家还保持着假期带来的生疏和礼貌,现在真正的社交互动开始了:小团体的形成、摩擦的出现,都可能让孩子感到压力。

       学业压力逐渐加重 老师的教学进度开始加快,作业量逐渐增加,测试和考核也开始提上日程。假期的松弛感和现在的紧张感形成鲜明对比。

       生物钟调整尚未完成 虽然已经早起一周,但孩子的生理节律可能还没有完全适应。睡眠不足会直接影响情绪和学习效率。

       理解这些原因,我们就能更包容地看待孩子的“不适应”。

       三招“破局”

       帮孩子融入新学期

       第一招:用“复盘会”代替“批评会”

       周末晚上,举办一个轻松的家庭“开学第一周复盘会”:

     “宝贝,这一周有什么开心的事吗?”

     “有没有交到新朋友?”

     “觉得哪门课最有意思?”

     “有什么需要爸爸妈妈帮忙的吗?”

       关键:先听孩子说,不打断、不评判。让孩子感受到被尊重和理解,他们才会愿意说出真实的困扰。

       第二招:帮孩子建立“学习节奏感”

       经过一周的体验,现在可以帮助孩子制定切实可行的学习计划了:

       作业分段法:和孩子一起把作业分成“容易”和“难”两部分,先从容易的做起,建立信心。

       课后放松区:放学后先给孩子30分钟自由时间,吃点心、发呆、运动,然后再开始写作业。

       周末预留空间:周末一定要预留出足够的休息和娱乐时间,让孩子有所期待。

       有张有弛的节奏,能帮助孩子更好地适应学习生活。

       第三招:用“小目标”创造“成就感”

       与其盯着孩子的不足,不如一起设定几个容易达成的小目标:

     “这周能不能主动举手一次?”

     “每天记住一个新同学的名字。”

     “语文作业得一次优。”

       实现后及时给予肯定和奖励(不一定是物质奖励,一个拥抱、一句夸赞都很好)。小的成功体验能积累成大的自信。

       特别提醒

       这些情况需要特别注意

       大部分的不适应都是正常的,但如果孩子出现以下情况,需要给予更多关注:

       持续拒绝上学,哭闹严重;

       睡眠问题持续(入睡困难、早醒、噩梦);

       食欲明显减退或暴饮暴食;

       提到上学就出现身体不适(头痛、腹痛);

       情绪持续低落,对以往喜欢的活动失去兴趣;

       如果这些症状持续两周以上,不妨考虑与班主任或心理老师沟通,寻求专业支持。

       缓解孩子焦虑情绪

       家长的心态调整很重要

       放下比较心:不要总是说“别人家孩子都适应了”,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节奏。接纳孩子的独特性,是帮助他前进的基础。

       保持耐心:适应需要时间,不要期望一蹴而就。今天进步一点,明天退步一点,都是正常的成长过程。

       信任孩子:相信孩子有应对挑战的能力,相信他们会在挫折中成长。家长的信任,是孩子最大的底气。 (据人民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