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首页 版面概览
往期回顾
   
当前:9版(2025年09月09日) 上一版 下一版
蒲江县西来公立中心卫生院按需定制中药剂型
“一人一方” 中医药服务个性化

       在蒲江县西来镇,藏着一项传承千年、贴近生活的中医药特色服务——膏、丹、丸、散临方加工,作为中医“辨证施治、一人一方”理念的直接载体,这项技术为基层中医药服务带来鲜明特色与活力。它不像现成的药品“千人一方”,而是中医师根据个人的体质、症状“量体裁衣”,把中药材按需求定制成膏剂、丹剂、丸剂、散剂,让中医药调理更贴心、更方便。

       临方加工

       满足个体需求的民生温度

       家住西来镇临溪社区的李阿姨患有久咳、喘证多年,每到秋冬季就来开“中药丸子”,这种“一人一方、现配现制”的模式,让中医药跳出标准化药品的框架,更贴合个体需求。

       西来公立中心卫生院的临方加工,胜在“接地气”。儿童消化不良,就用山楂、麦芽等捣成粗末做“消积散”,家长拌在粥里给孩子喂服;老人关节冷痛,就用肉桂、独活、细辛、姜汁调敷“温经膏”,成本低,大多数人都愿意接受。这些药丸的制作过程不依赖复杂设备加工,把“简、便、廉、验”的中医优势落到了实处,不用跑大医院,在乡镇卫生院就能拿到量身定制的药,成了百姓信赖的“健康靠山”。

       技艺传承

       老手艺人的“辨证”智慧

       临方制剂的特色,藏在代代相传的手艺里。西来公立中心卫生院自建院以来,就开展了中药临方制剂的研制,至今已有60余年的历史。中药房副主任中药师李适才从事膏、丹、丸、散剂制作已有20余年,通过传承创新,总结经验,他在中药临方加工技巧上有着独特的见解。2020年,他在成都市中药传统技能竞赛中荣获一等奖。

       如今,这门手艺有了新的传承。制剂工具有了很大的改变,从开始的炒锅、铁研船到现在的膏方机、制丸机、高速粉碎机,这不是简单的“加工”,而是中药技能个性化服务的具体表现。蒲江县西来镇根据发展需求,组织开展了相应的中药知识与技能培训,让年轻的药学人员跟着老药学人学习制作过程,一代一代传承下去。同时还设置了“透明药房”,让群众看煎药、搓丸等过程,中医药文化认同感在“看得见的过程”中慢慢加深了。

       扎根基层

     “小加工”也能撑起“大服务”

       别小看这“小打小闹”的加工,它是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医药服务的“黏合剂”。在慢性病管理中,临方加工成了“好帮手”,在糖尿病、高血压、慢阻肺等慢性病患者中运用较多,并取得了良好的成效;尤其在三伏天,“冬病夏治、一人一方”滋补养生成了传统,深受辖区百姓喜爱,很多百姓钟情于“养生”,渐渐地夏季变成了大家的“养生季”。经数据统计,西来公立中心卫生院中药临方加工产生的服务量占中药饮片总服务量的18 ,每年的中药临方加工达900余剂。

       此外,西来公立中心卫生院为进一步拓展中医药服务内涵和特色,在现有的散剂、丸剂、膏方等滋补方的基础上,还开展了膏药、袋泡茶、药浴包、药酒等新剂型的探索,让基层中医药服务更加多元化。 (陈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