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首页 版面概览
往期回顾
   
当前:7版(2025年09月09日) 上一版 下一版
成都市第四人民医院探索“专业照护替代家属陪护”模式
“免陪照护”省事省钱更省心

       今年7月,四川省发布《四川省免陪照护服务试点工作方案》,提出全省二级及以上综合医院均可开展免陪照护服务试点工作。

       为破解精神疾病患者陪护难、家属负担重、安全风险高等核心痛点,成都市第四人民医院长期以来积极探索“专业照护替代家属陪护”模式。在这种模式下,家属无须全程陪护,这不仅有效规避了因家属照料经验不足可能引发的安全风险,更显著降低了家属的时间与经济成本,使患者在住院期间获得更为系统、专业的医疗支持与人文关怀。

       兼顾医疗护理与生活照料

       因服务对象的特殊性,成都市第四人民医院急性精神科和成瘾医学科从建科起,全面实行封闭式无陪护管理。病区以护士为核心力量,为患者提供免陪照护服务,不额外收取陪护费用。

       护士团队24小时驻守,通过系统化风险评估与干预机制,有效保障患者人身安全,同时营造安全稳定的诊疗环境,显著降低交叉感染风险。护士兼顾医疗护理与生活照料,在保障治疗规范性的同时,关注患者心理需求,促进其早日康复。

       护士与护理员双轨协同

       老年精神科患者多患有阿尔茨海默病,这类患者对于生活照护有较大需求。成都市第四人民医院与第三方陪护公司签约,由护理员对此类患者进行生活照护,护士则专注于专业护理。

       打造专业协作体系,护士与护理员精准配合。护士专注于专业护理与病情观察,严控医疗风险;护理员则负责生活照护(如进食、洗漱、如厕等),防范生活风险,提供一对一或一对多服务。两者紧密协作,形成合力,全面满足患者的多元化护理需求。

       所有护理员均持证上岗,并严格执行岗前培训与临床带教制度,考核合格后方可执业。为确保护理质量,医院相关科室均制定了系统的培训计划,内容涵盖精神科专项知识、行为管理、患者安全、危险品管控、防跌倒技巧、应急预案处置、危机干预、基础护理、皮肤护理等全维度能力。

       家属参与强化情感疗愈

       临床心理科主要收治抑郁、焦虑及青少年情绪障碍等患者,这类患者对情感支持与家庭陪伴的需求尤为突出。为此,成都市第四人民医院推行“家属参与式”开放病房管理,施行“陪伴证”制度。

       该制度有效限制了非必要人员流动,确保了护理单元安静有序,同时使家属转变为患者康复的伙伴。

       施行“陪伴证”制度后,有效限制了非必要人员流动,确保了护理单元安静有序,同时让家属不再仅仅是探视者,而是深度融入治疗过程的康复伙伴。

       病房邀请陪护家属加入家庭治疗小组,定期组织系统培训,内容包括危机识别、有效沟通技巧、情绪安抚方法、服药监督要点等。家属参与制定患者个性化康复计划,能够显著提升患者治疗的依从性。

     “按需”陪伴特殊患者

       部分患者对家人存在较强的心理依赖。因此,成都市第四人民医院的免陪服务绝非简单的“全或无”,而是致力于实现专业照护与情感支持的深度融合。为满足不同需求,成都市第四人民医院根据患者病情及家属意愿,特别开设了有陪病房,不仅有助于减少对患者的约束措施,更能显著提升医疗安全保障,为患者营造更人性化、更安全的康复环境。 (毛国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