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首页 版面概览
往期回顾
   
当前:12版(2025年08月29日) 上一版 下一版
感冒症状下暗藏心脏杀手
□谭秋月

       近期,某三甲医院接诊了一名12岁学生,感冒三天后突然昏厥送医,确诊为暴发性心肌炎,险些丧命!这种致死率高达80 的急症,初期症状竟与普通感冒完全一致。这份救命指南,每位家长必须收藏。

       病毒攻击路线图

       普通感冒病程

       第1天:鼻咽部轻微刺痒(病毒登陆上呼吸道)

       第2~3天:清水鼻涕+低热(免疫系统启动防御)

       第4~5天:黄稠鼻涕+轻微咳嗽(战损细胞清理期)

       关键特征:症状呈阶梯式发展,不影响日常活动。

       心肌炎致命病程

       第1天:喉咙痛+37.5℃低热(病毒已突破防线)

       第2天:莫名心慌+手脚发冷(病毒侵入心肌细胞)

       第3天:平躺呼吸困难+嘴唇发绀(心脏泵血功能崩溃)

       死亡倒计时:48小时黄金抢救期。

       五大夺命信号识别法

       体温表现:普通感冒多为低热状态(通常≤38℃),温度呈波动变化;心肌炎预警:高热持续不退(38.5℃+),药物降温效果差。

       体能状态:普通感冒轻度疲乏,不影响基本生活(可正常使用手机等);心肌炎预警:严重乏力,上肢功能性丧失(抬手/握物困难)。

       胸部症状:普通感冒无特殊疼痛感;心肌炎预警:心前区持续压榨痛(类似重物压迫感)。

       呼吸系统:普通感冒呼吸频率正常,无体位限制;心肌炎预警:体位性呼吸困难(平卧位引发窒息感)。

       末梢循环:普通感冒四肢温度保持正常;心肌炎预警:肢端持续性低温(尤其手指末端明显发冷)。

       温馨提示:以上仅供参考,具体诊断请及时就医进行专业检查。

       特别警示:当孩子出现感冒+熊猫眼(眼眶发青)、感冒+冰激凌手(手脚异常冰凉),立即送医。

       病毒偷袭心脏的高危时段

       病毒感染后期(感冒第3~5天):病毒借道血液直击心肌,此时即使退烧也要警惕。

       剧烈运动后:某14岁男生感冒后打篮球猝死,运动加速病毒扩散。

       夜间时段(22:00~6:00):是心脏骤停的高发期,占比约60 ~70 ,与迷走神经主导的生理状态密切相关;凌晨3~5点是自主神经切换的“脆弱窗口”,冠状动脉痉挛风险达到日间3倍以上,是心源性猝死的极端高危时段。

       急诊科医生的救命口诀

       家庭自查三部曲——摸:双手同时触摸颈动脉+腕动脉,感受搏动是否同步。数:5岁以上儿童静息心率>120次/分钟立即预警。观:指甲床按压3秒不回红,提示循环衰竭。

       医院必查项目——超敏肌钙蛋白、心脏超声(EF值<50 即危险)、动态心电图(捕捉致命性心律失常)。

       防猝死应急指南

       居家急救四步法——体位:半坐位(减少回心血量)。吸氧:家用制氧机调至5L/min。用药:慎用退烧药!布洛芬可能加重心衰。转运:避免自行走动,拨打“120”时强调疑似心肌炎。

       最新防护黑科技

       病毒预警手环:实时监测心率变异性(HRV)。

       智能听诊器:AI分析心音异常。

       预防性营养方案

       心肌保护膳食金字塔——顶层:辅酶Q10(每日不超过30mg,需经医生评估)。中层:Omega-3(核桃、奇亚籽每周2次)。底层:镁元素(以坚果为基础的多源镁膳食)。

       绝对禁忌:感冒期间禁食巧克力、浓茶、功能饮料。

       推荐饮食:温开水、低糖水果(如橙子)、清鸡汤、燕麦粥。 (重庆大学附属三峡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