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重异常,无论是超重还是肥胖,都与多种慢性疾病密切相关,如高血压、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等。此外,肥胖还会降低生活质量。保持健康体重,不仅能有效地降低患病风险,还能提高工作效率,让我们以更饱满的精神状态投入到工作和生活中。
认识身体质量指数
通过身体质量指数(BMI)了解自身体重状态。BMI是通过体重(公斤)除以身高(米)的平方得出的数字,计算公式为:BMI=体重(kg)÷身高2(m2)。对于中国成年人来说,正常的BMI范围在18.5~24之间。体重指数低于18.5可能表示体重过轻,24~28为超重,28及以上为肥胖。如果您的BMI值在24以上,就需要引起重视,考虑进行体重管理了。
如何保持健康体重
均衡饮食
控制总能量摄入:谷类食物是人体能量的重要来源之一,应占膳食总量的一半以上。可选择稻类、麦类、玉米、高粱、薯类、糙米、燕麦片等,这些食物富含膳食纤维,消化吸收相对较慢,提供持久的饱腹感,有助于控制体重。
控制油盐摄入:过多的油、盐摄入会增加肥胖和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建议每日烹调用油不超过25~30克,盐不超过5克。
增加膳食纤维摄入:多吃蔬菜水果,确保足量的维生素。蔬菜和水果富含丰富的维生素、矿物质和膳食纤维,热量低且饱腹感强。
选择优质蛋白质:蛋白质是人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维持肌肉量和基础代谢率至关重要。可选择瘦肉、鱼类、豆类、蛋类、奶制品等优质蛋白质来源。
规律进餐:定时定量,避免暴饮暴食和夜宵。
科学运动
有氧运动:每周至少进行150分钟中等强度的有氧运动,如快走、慢跑、游泳、爬山等。有氧运动可以有效地提高心肺功能,增加新陈代谢能力,有效燃烧脂肪。
力量训练:每周进行2~3次抗阻训练,如举重、俯卧撑、仰卧起坐、深蹲等简单的力量训练动作。力量训练有助于增加肌肉量,提高基础代谢率,让身体在休息时也能消耗更多热量。
增加日常活动量:每坐1小时起身活动几分钟,尽量减少久坐时间,增加日常活动量。
生活妙招
设定可实现的目标:不要期望在短时间内大幅度减重,这往往不现实且容易导致挫败感。建议设定一些小目标,具有可实现性,这样也能增强自信心。
避免情绪化进食:许多人在压力大、焦虑或情绪波动大时会通过吃东西来消耗情绪,这往往会导致体重增加。学会用其他方式应对情绪,如听音乐、散步、与朋友聊天等。当想吃东西时,先问问自己是否真的饿了,还是只是情绪在作祟。
保持充足的睡眠:睡眠不足会影响激素平衡,导致食欲增加,尤其是对高热量食物的渴望。建议每天保证7~9小时的充足睡眠,养成规律的作息时间,早睡早起。例如,晚上11点前上床睡觉,早上7点左右起床。
定期监测
定期测量体重和腰围:每周至少测量一次体重,每两周测量一次腰围。体重的变化可以直观反映体重管理的效果,而腰围则是衡量腹部脂肪堆积程度的重要指标。通过定期测量,及时发现体重和腰围的变化趋势,以便调整饮食和运动计划。
根据身体反应调整计划:在体重管理过程中,要时刻关注身体的反应。如果出现饥饿感过强、头晕、乏力等不适症状,可能是饮食或运动计划不合理,需要适当调整。例如,如果运动后感到极度疲劳,第二天无法恢复,可能是运动强度过大,应适当降低运动强度或增加休息时间。
科学的“管住嘴、迈开腿”,制定适合自己的方案,才是关键。科学减重,能让您拥抱健康。
(四川天府新区籍田中心卫生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