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首页 版面概览
往期回顾
   
当前:5版(2025年07月25日) 上一版 下一版
什邡市第四人民医院不断创新服务模式
健康驿站 让居民遛弯时就能看病

     “现在可方便了!医生定期上门测量血压、查血糖,电话随时能咨询,药快吃完时还提醒我及时去拿。”家住什邡市万象国际城的袁大爷,作为什邡市第四人民医院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重点关照对象,谈起如今贴心又周到的健康管理服务,满是皱纹的脸上露出了舒心的笑容。袁大爷的安心,正是什邡市第四人民医院立足基层、服务民生,全力推动优质医疗资源下沉、织密织牢基层健康守护网的生动体现。

       创新服务模式

       家门口有“医”靠

       每周四晚7点半,什邡市万象国际城、宏达新城及长白山社区卫生服务站的健康驿站准时亮灯。什邡市第四人民医院的医护团队如约而至,带着听诊器、血压仪,将医院“搬”进小区。

     “健康驿站”是什邡市第四人民医院打造的“医疗会客厅”。内科、外科、中医康复科、五官科、皮肤科等专科医生齐聚一堂,满足各类型居民的健康需求。居民王大姐感慨地说:“以前我上班时医院也上班,我下班时医院也下班,现在我遛弯时就能完成基础诊疗,还不耽误工作。”

       如今,健康驿站的长椅上常坐着边等体检边唠家常的主妇,围满听各类科普知识的居民,甚至还有外卖小哥趁接单间隙来贴膏药。中医康复科每周的推拿按摩体验,让中医康复科的医生们成了居民们追捧的“明星”。“以前觉得医院远、挂号难,现在看病像串门一样方便。”刚做完肩颈理疗的上班族小吴感慨道。

       自“健康七点半”活动开展以来,驿站已接待居民超2000人次,为1600多位慢病患者建立了动态健康档案。“很多高血压老人把测量血压当作‘每周必修课’。”健康驿站负责人说。

     “一站式”全专结合

       织密群众健康防护网

       除了在驿站坐诊,医护团队还背着诊疗包挨家挨户上门服务,为失能老人换尿管,给术后患者拆线,甚至教独居老人用手机挂号……

       家庭医生团队为居民提供的不再仅仅是生病后的诊疗,而是涵盖健康评估、慢病随访、用药指导、健康宣教、预约转诊、康复指导等全流程、一体化的连续性健康管理服务。像袁大爷这样的重点人群,团队每月至少1次上门随访,密切监测健康状况,及时调整干预方案,真正将健康关怀送到百姓身边、暖到群众心里。

       什邡市第四人民医院不断探索创新服务模式,加强全专结合医防融合,提升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质量。医院与县级医院专科医师建立固定协作关系,通过联合门诊、远程会诊等形式,为签约居民提供“一站式”全专结合服务。

       什邡市第四人民医院的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从最初的简单上门服务,发展到如今的全流程健康管理,不仅实现了医疗服务的“零距离”,更构建了一种全新的医患关系模式。这种模式以居民健康为中心,以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将医疗服务延伸到家庭和社区,真正实现了“小病在社区、大病进医院、康复回社区”的分级诊疗目标。(邓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