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岁的黄大爷被家人搀扶着走进绵阳市第一人民医院(四〇四医院)时,皮肤和眼白已呈现出蜡黄色。“吃不下饭,连喝水都恶心,浑身痒得钻心。”家人焦急地描述着病情。谁也没想到,这个看似棘手的胆道恶性梗阻难题,最终被该院消化内科团队用“双镜联合”技术攻克——不到30分钟,通过超声内镜与十二指肠镜的精准配合,老人阻塞的胆道通路就被成功打通。这项超声内镜引导下胆管穿刺对接术(EUS-RV)的成功开展,标志着该院消化内科在微创诊疗领域迈入国内先进行列。
高龄患者遭遇生命危机
入院时,黄大爷的检查结果显示,其胰腺肿瘤标志物CA199超过2000U/ml,核磁共振提示“胆总管下段-胰头处肿瘤可能”。这意味着恶性肿瘤已阻塞胆道,若不及时疏通,随时可能引发化脓性胆管炎、败血症等严重并发症。
最初,团队计划采用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术(PTCD),但评估发现老人肝内胆管扩张不明显,不符合手术条件。而常规的ERCP手术又因患者胆总管下段严重狭窄,呈现“一线天”样改变,导致多次尝试均告失败。
双镜联合创造生命奇迹
面对危急病情,消化内科团队果断决定采用EUS-RV技术。手术中,一名医生通过超声内镜精准定位扩张的肝内胆管,经胃壁穿刺送入导丝;另一名医生则通过十二指肠镜植入支架。当黑色胆汁涌出的瞬间,标志着手术成功。整个手术仅用30分钟,就为老人打通了生命通道。
“这相当于在毫米级空间完成‘隔空对接’。”消化内科主任秦佳敏介绍,该技术需要同时精准操控两种内镜,在三维空间内完成协同操作,对医生的技术要求极高。
这项技术的成功开展,源于科室多年的技术积累。5年来,团队先后培养4名ERCP专科医师、5名超声内镜医师,其中3人掌握双镜联合核心技术。
目前,科室已建立完整的胆胰疾病微创治疗体系,能独立开展多项高难度手术,双镜联合技术只是该科技术突破的一个缩影。下一步,科室还将开展的ET-GBD技术可避免胆囊切除;经口胆道子母镜能实现精准取石;针对胰腺疾病的全链条技术,能为更多患者提供治疗新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