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边是三家医院重症监护室接连下达的病危通知书、12处骨折、致命性压疮及濒临崩溃的生命意志,一边是出院时在阳光下稳健的步伐、完全愈合的创面与重燃的生命希望。48岁的周某用70天的时间,在四川省康复医院(省八一康复中心)完成了一场从“不可能”到“重生”的惊人跨越。
意外坠落:三家医院下“病危”
周某是一名建筑工地工人,四个月前的一场意外,让这个家里的顶梁柱几乎失去了性命。那天,在高空作业的他,不慎坠落,当身体与地面接触的瞬间,强大的冲击力瞬间折断了12根肋骨,碎裂的骨头深深地扎进了他的双肺里,他的骨盆、肩胛骨碎成了渣。经过当地医院的抢救,他勉强保住了性命,但在随后的治疗中,转诊的三家医院的重症监护室都为他下达了病危通知书。
随后,他被救护车送入四川省康复医院,医护人员看到周某靠气管切开管、鼻饲管、尿管三根管道维系着微弱的生命,背部手掌大的压疮深可见骨,骶尾部一颗橙子大小的创面里,能看到正在跳动的肌肉。这个身高1.6米的男子体重不足40公斤,血红蛋白仅有正常人的一半,创伤后应激障碍让他拒绝任何交流。
技术破局:四大学科联袂攻坚
重症医学科·重症康复科主任吴正蓉当即启动多学科联合会诊。不到3小时,由重症医学科·重症康复科、外科、临床营养科、临床心理科组成的专家团队讨论后确定了抢救方案:采取阶梯式治疗策略,优先控制全身感染,运用封闭式牵拉减张负压引流术处理穿透性压疮,同步实施高密度营养支持及早期康复介入。
重症康复团队:24小时盯守生命体征,在气管切开、导尿管等“感染火药桶”的环绕中,精准平衡抗感染用药;每天实施床旁肠道功能训练、肌力训练、电动起立床训练等,配合针灸刺激神经功能重塑。
外科团队:创新采用封闭式牵拉减张负压引流术治疗压疮,将特制敷料精准植入创面深层,通过周期性压力变化促进肉芽生长。“既要清理坏死组织,又要为新生细胞创造攀爬空间,在保留健康肉芽组织的同时,通过可控负压吸引促进深层组织再生。”外科主任黄喜岷表示。
临床营养科:定制2000千卡/日的高蛋白营养方案,通过肠内营养泵24小时持续输注。
临床心理科:运用动机性访谈技术,帮助周先生重建求生意志。
重生之路:70天见证医学力量
经过15天治疗,周先生脱离病危状态,转入外科进行后续治疗。此时的他已经可以借助助行器行走10米;背部、骶尾部压疮明显缩小;营养支持从全管饲过渡至半流质饮食。
外科团队乘胜追击,对其实施2次创面修复及封闭式牵拉减张负压引流术后,周先生两处严重压疮基本愈合;视听康复科·眼耳鼻喉科精准封堵气管切口,恢复其发声能力;继续治疗10多天后,周先生成功拔除胃管,吃下摔伤两个半月以来的第一口小米粥;康复团队制定步行训练计划,肌力从1级提升至4级,可独立行走50米。
治疗70天后,周先生成功康复出院,出院评估显示:其体重恢复至健康值52公斤;全身13处骨折愈合良好;两处严重压疮被新生皮肤覆盖;贫血完全纠正;能够独立行走。
“爸,咱回家了!”当48岁的周先生(化名)在儿子搀扶下迈出病房时,周先生握着医务人员的手,激动地说:“3个月前躺着进来,没想到真能自己走回家,是你们给了我第二次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