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首页 版面概览
往期回顾
   
当前:13版(2025年07月22日) 上一版 下一版
腹股沟鼓包 可能是疝气“跑出来”了
□杨明媚

       不少人会突然发现腹股沟处鼓起一个包,站立或用力时明显,躺下后又消失,有时还伴有坠胀感。这个看似不起眼的“小包”,可能是疝气在“作祟”。疝气并非疑难杂症,但如果忽视它,可能会引发严重后果。因此,了解疝气的特点和应对方法,才能及时处理,避免麻烦。

       什么是腹股沟疝气

       腹股沟位于大腿根部与腹部的交界处,这个部位的腹壁组织相对薄弱,当腹腔内的压力升高时,腹腔内的器官或组织可能通过薄弱点向外突出,形成一个包块,这就是腹股沟疝气。这个包块并非固定不变,站立、行走、咳嗽、用力排便时,由于腹压增加,包块会变大或更明显,而平躺或用手按压时,包块可能缩小或消失,这是疝气的典型特征。

       疝气“跑出来”的常见原因

       疝气的发生与腹壁强度降低和腹压升高密切相关,以下因素可能诱发或加重疝气:

       腹壁先天薄弱是重要原因之一,有些人天生腹壁发育不完全,腹股沟区域的肌肉或筋膜存在缺陷,成年后容易出现疝气。

       后天因素也会削弱腹壁强度,如长期从事重体力劳动、剧烈运动,或多次怀孕、肥胖等,都会使腹壁肌肉和筋膜受到持续牵拉,逐渐变得薄弱。

       腹压长期或突然升高是疝气的“推手”,如慢性咳嗽、长期便秘、排尿困难(如前列腺增生)等,会让腹腔内压力反复增加,将腹腔内容物推向腹壁薄弱处,最终形成疝气。

       腹股沟疝气有哪些表现

       除了腹股沟处的包块,疝气还有其他一些表现,有助于人们识别:

       最明显的是腹股沟区出现可复性包块,初期可能只有轻微坠胀感,包块较小,容易被忽视,随着时间推移,包块可能逐渐增大。

       活动或用力时,包块会突出并伴有轻微疼痛或酸胀感,休息或平躺后症状减轻,部分人在包块突出时能感觉到“咕噜”声,这是肠管移动的声音。

       随着包块越来越大,甚至坠入阴囊(男性)或大阴唇(女性),会影响日常行走和生活,此时坠胀感和疼痛感也会加重。

       疝气不及时处理有什么危害

       很多人觉得疝气只是“鼓个包”,不疼不痒就不用管,这种想法可能带来严重后果。

       最危险的情况是疝气“嵌顿”,即突出的器官或组织被卡在腹壁的洞口处,无法回纳。此时包块会突然增大,伴有剧烈疼痛,还可能出现恶心、呕吐、停止排便排气等症状。

       嵌顿时间过长,被卡住的肠管或组织会因缺血而坏死,引发严重感染,甚至危及生命,这种情况需要紧急手术治疗。

       即使没有嵌顿,长期存在的疝气也会影响生活质量,包块的坠胀感会让人活动不便,还可能压迫周围组织,导致局部血液循环不畅。

       腹股沟疝气该如何治疗

       疝气一旦形成,很难自行愈合,及时治疗是关键,目前主要的治疗方式是手术。手术的原理是将突出的组织回纳到腹腔,然后修补腹壁的薄弱区域,就像“补衣服”一样,用缝线或补片将“洞口”关闭或加强。

       常用的手术方式包括传统手术和腹腔镜手术,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年龄、疝气大小、身体状况等选择合适的手术方法。对于无法耐受手术的老年人或体弱患者,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疝气带暂时缓解症状,但疝气带不能根治疝气,只能作为临时措施,且需定期检查,避免嵌顿。

       日常生活中如何预防疝气

       虽然疝气的发生与先天因素有关,但后天的预防措施能降低发病风险或防止疝气加重:

       积极控制腹压升高的因素,如及时治疗慢性咳嗽、便秘,避免长期憋尿,有前列腺增生等问题要尽早处理。

       避免过度用力,搬运重物时注意姿势,不要突然发力,平时可以适当锻炼腹壁肌肉,如做仰卧起坐(循序渐进)、平板支撑等,但要避免剧烈运动。

       保持健康的体重,肥胖会增加腹壁负担,适当减重有助于降低疝气风险。儿童要避免长时间哭闹,减少腹压升高的可能。

       总之,腹股沟疝气虽然常见,但绝不是“小毛病”。当发现腹股沟处有包块,尤其是包块会随体位变化、伴有坠胀感时,要及时就医检查。手术是治愈疝气的有效方法,不要因为害怕手术而拖延,以免发生嵌顿等危险情况。日常生活中做好预防,关注身体的细微变化,才能让疝气无机可乘,守护好腹壁的“防线”。(四川绵阳盐亭县人民医院门诊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