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首页 版面概览
往期回顾
   
当前:9版(2025年07月22日) 上一版 下一版
彭州市妇幼保健院紧急救治误服除草剂男童,医生提醒:
暑期儿童中毒防护刻不容缓

       近日,来自彭州市丽春镇的4岁男孩程程(化名)因为误服了家中的农药,被送进彭州市妇幼保健院。目前,彭州市妇幼保健院已针对患儿的情况制定了详细的检查和治疗方案,后续将密切关注患儿的身体状况,全力保障其健康安全。

       专家提醒,暑期因孩子居家时间长,好奇心重,自我保护意识薄弱,接触危险物品的概率高,儿童误食中毒事件频有发生,家长应做好防护、增强安全意识。

       4岁男童误服除草剂

       4岁的程程在家中玩耍时,看到包装鲜艳的除草剂,自顾自地摆弄了很长一段时间,忙于家务的家人发现后,才立即制止孩子并紧急将他送往彭州市妇幼保健院。医生观察,程程入院时精神状态尚可,食欲也未受明显影响,暂未出现呕吐、发热、皮疹等不良症状。

       据了解,乙羧高氟吡作为复合型除草剂,常用于农田、果园除草,其成分(乙羧氟草醚和高效氟吡甲禾灵)对人类和哺乳动物的急性毒性较低,但误服仍可能对健康造成一定危害,尤其是对儿童、老人或体质较弱者。误服可能刺激消化道黏膜,导致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出现头晕、乏力、嗜睡,严重时可能引发呼吸困难或肝肾功能异常。乙羧高氟吡虽属低毒农药,但任何误服事件均需谨慎对待。即使当前症状不明显,也应由专业医生评估潜在风险。

       家长应敲响安全警钟

       该院儿科医生表示,程程的案例并非个例,暑期儿童因误服导致的中毒事件背后,藏着许多家庭容易忽视的安全隐患,尤其是:洗涤剂、化妆品、玻璃水等生活中常见的物品,都可能成为威胁孩子生命的“隐形杀手”。

       医生提醒:家有小孩的家庭,家长应树立安全意识,家中有毒物品、药品一定要放置于孩子看不见、接触不到的地方,如上锁的橱柜、抽屉等;教育孩子远离农药包装及施药区域。

       当发现小孩误服毒药,不论剂量大小、有没有不适症状,应尽快清除毒物、第一时间现场急救,例如用干净纱布清理口腔、减少毒物经口腔黏膜吸收等,随即快速将小孩送往医院治疗,不能因为没有明显症状和不适而掉以轻心,黄金急救的时间越短,对孩子的伤害越小。

       此外,家长在护送中毒患儿前往医院时,务必将剩余毒物包装好并携带,清楚毒物的名称和服用的剂量,为医生的诊断提供有效线索,便于医生在最短时间内对毒物成分进行临床甄别,及时准确制定治疗计划,以免耽误治疗时间和效果。

       针对家长在孩子中毒后实施刺激咽喉催吐的行为,儿科专家建议:没有医学背景的家长不要为孩子催吐,因为呕吐物反流可能造成气道误吸,引发吸入性肺炎;腐蚀性毒物经食管反流会加重黏膜损伤;家庭处置耗时可能错过最佳治疗时机。

       专家特别提醒:需警惕的是常见的剧毒除草剂百草枯,百草枯的毒性堪称除草剂中的“天花板”,其致命性体现在极小的摄入量就能致命。对成人而言,误服仅5~15毫升就可能导致死亡,儿童的致死剂量更低。更可怕的是,目前尚无特效解毒药,一旦中毒,抢救成功率极低,死亡率高达90 。孩子的安全容不得一丝侥幸,家长们一定要引起高度重视,把农药认清、藏好、管好,从源头避免悲剧的发生。 (张淑萍 贺仕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