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近日,由中国肝炎防治基金会与《中华肝脏病杂志》联合举办的2025年“人工肝技术规范”全国巡讲·四川站于成都启幕。本次会议聚焦DPMAS(双重血浆分子吸附系统)技术规范化应用,来自北京、广州、重庆、贵阳、泸州、德阳及成都的人工肝领域的权威专家与学员齐聚一堂,通过专题解读与深度研讨,共同推动人工肝技术的高质量发展。
成都市公共卫生临床医疗中心肝病学科王丽、毛创杰、周明三位教授应邀参加此次会议,分别参与了大会相关专题的发言,并担任主持及评委。王丽主持了“肝衰竭的肝脏支持治疗”“《DPMAS临床应用及操作技术规范》概要”等专题发言,毛创杰围绕DPMAS适应证、相对禁忌证与时机选择进行发言,周明分享了关于DPMAS并发症和异常报警的处理对策。此外,毛创杰和周明还担任“医护一体化人工肝诊疗思维训练营”评委,对参赛学员的汇报进行精彩点评。三位教授参加此次全国性人工肝技术规范大会,不仅让成都市公共卫生临床医疗中心在肝衰竭与人工肝治疗方面的工作得到全面展示,也代表了国内同行对成都市公共卫生临床医疗中心人工肝治疗技术的认可。
据了解,成都市公共卫生临床医疗中心拥有国内先进的人工肝治疗技术,包括血浆置换、血浆吸附、分子吸附再循环系统、双重血浆分子吸附系统、血液灌流及胆红素吸附等。2000年,成都市公共卫生临床医疗中心在西南地区首开人工肝治疗,截至目前,共计开展了万余次人工肝治疗。2018年,医院作为西南地区领头单位举办“全国传染病医院肝衰竭及人工肝高峰论坛”。2019年,医院被授予“全国人工肝及血液净化技术示范中心”。 (贺秋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