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岁月缓缓流淌的时光里,总有一些平凡的温暖,如同熠熠星光,照亮暮年之路。在盐边县人民医院医养康复中心的留言簿上,两封带着温度的感谢信诉说着温暖的故事。七旬退休教师潘奶奶用娟秀字迹写下“晚年新章”的惊喜、失明偏瘫的周叔叔让女儿代笔倾诉“重获希望”的感动,这两段截然不同的养老故事,共同揭开盐边县人民医院医养康复中心最动人的“温暖”。
从轮椅上的忐忑
到听声辨人
2023年10月,失明并偏瘫的周叔叔被轮椅推进医养康复中心。疾病带来的不便与对新环境的不安,让他满心忐忑。但很快,医养康复中心的一切,化作照亮他生活的光。
专业医护团队,成为康复路上的“引路人”。管床医护凭借扎实知识与丰富经验,为周叔叔量身定制康复方案。每一次训练,他们都俯下身耐心指导,用鼓励驱散他的畏难情绪,以专业精神重塑他对生活的信心,让康复不再是艰难任务,而成为充满希望的旅程。
如今的他,虽仍看不见世界,却能在康复师的引导下独立完成基础训练,甚至能凭脚步声分辨出每位医护。从偏瘫卧床到能抬起上肢,再到能下地缓慢行走,周叔叔逐渐从“怕麻烦儿女”的自卑中走出,变成了会主动和同屋长者分享康复心得的“乐观派”。
从“找个地方养老”
到巧手生花
潘奶奶曾在讲台上耕耘数十载,用知识播撒希望,培育一届又一届学子。退休后,独居生活渐显孤单,2024年12月选择入住医养康复中心,本是抱着“找个地方养老”的简单想法,却在这片新环境里,开启了意想不到的幸福晚年。
初到中心时,潘奶奶和许多长者一样,面对陌生环境,心里满是迷茫。但中心的医护团队,用行动化作温暖微光,他们像熟悉的家人般事无巨细,贴心关注她的情绪,一句句轻声关怀,慢慢驱散她心底的不安,让她感觉到了“新家园”的温度。
日复一日的生活里,潘奶奶在中心找到了自己的爱好——手工花制作。如今的手工室成了她的“课堂”,每天准时出现,像从前走向讲台般笃定。空落的日子,如今被各种颜色的花朵填得满满当当。
两封感谢信,记录的不只是周叔叔和潘奶奶的个人故事,更是医养康复中心“以爱为笔”写下的答卷。 (安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