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的安岳,暑气初盛,48万亩柠檬树连绵成海,清新的柠檬香随风轻拂面颊,让人顿感凉快了不少,这正是《食物考》里记载柠檬“浆饮渴瘳,能避暑”的生动写照。如今,这个有2000多年药用记载的“酸果子”,不仅让安岳成为全国柠檬主产地(占全国总产量的70 ),更成了串起文旅体验与健康产业的“金纽带”,游客不仅可以在采摘中识药性,还能在研学中懂得养生。
“安岳柠檬能入药”
“阿姨您闻,这柠檬叶的味道能缓解头痛呢。”在国家4A级旅游景区——安岳宝森柠檬旅游区,研学导师正给游客演示柠檬精油提取,蒸馏器里冒出的蒸汽带着清冽香气,“《本草纲目拾遗》说柠檬‘下气和胃’,咱们这25种柠檬,每种药用功效都不同。”景区作为四川省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基地,处处藏着“药食同源”的巧思。
5公里长的柠檬氧吧步道上,重庆游客李大姐正跟着康养教练做深呼吸:“医生说我睡眠不好,导游说这里的柠檬烯能安神,走了三天,果然睡得香。”步道旁的科普牌详细写着“柠檬烯抑制细菌滋生”的原理,不少家长带着孩子边认植物边记知识点:“原来平时泡水的柠檬,还有这么多药用讲究。”
去年“畅游柠海健康跑”的参赛者老张,至今还惦记着那包柠檬即食片:“跑不动时含一片,又酸又提神,比能量胶管用。”他不知道的是,这小小的即食片正是按《柠檬中药材质量标准》制作的,“跑完在景区做了柠檬精油按摩,膝盖也不酸了,这趟旅游比去医院疗养还值。”当天,像老张这样的游客带动周边民宿收入超80万元,药香与商机一起在柠海里弥漫。
“安柠石光”旅游线的游客更懂这种“古今碰撞”的妙处。上午在茗山寺看唐代石刻里的养生浮雕,下午就在柠檬园学做药用香囊。摩洛哥博主阿米尔举着直播杆走进精油工坊:“中国人太聪明了,把能治病的果子变成了旅游体验。”他的镜头里,游客用柠檬皮制作的抗菌香皂正在晾干,这场直播让200万网友知道了“安岳柠檬能入药”。
从水果到抗癌原料药
在资阳市人民医院实验室,显微镜下的柠檬苦素正展现惊人潜力。“柠檬烯能抑制食管癌靶点VEGF表达,我们已锁定其抗癌机制通路。”研究团队负责人介绍。这项全国首创的“柠檬药用研发”项目,在2024年入选省级重大科创项目专场推介,意味着安岳柠檬有望变身抗癌原料药。
“三成产品都与医药健康相关。”国家级龙头企业华通柠檬研发总监表示,目前安岳县利用柠檬开发出208种深加工产品,涵盖药品、美容、清洁护理等多个领域。而在资阳另一张名片——中国牙谷,科研人员从柠檬中提取天然的柠檬烯和维生素C,开发出了牙膏、口腔喷雾以及漱口水等5大类10余种口腔产品,既清新口气又能有效抑制细菌滋生。
由资阳负责的《柠檬中药材质量标准》项目,2010年被纳入《四川中药材标准》,2015年被纳入《四川中药材饮片炮制规范》,成为全省地方习用中药材的法定质量标准之一。资阳市中医医院、安岳县中医医院坚持推广使用柠檬饮片,柠檬保健茶饮和柠檬保元产品畅销10余年,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对柠檬深度开发、提升产业链水平、促进地方经济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产业互融商机无限
龙台镇柠檬基地的晨光里,72岁的周婆婆数着刚挣的80元工钱,竹篓里的除草工具还带着露水:“这钱够买降压药了,医生说多闻柠檬香对高血压好,我天天在园里干活,药都少吃半片。”村支书的账本记着暖心数据:87位留守老人在这里务工,年均增收近万元,“既能赚药钱,又能养身体,这柠檬园就是咱村的‘康养中心’。”
通贤镇帽石村的直播间里,村支书关祖苹举着柠檬蜂蜜茶喊得响亮:“家人们看配料表,只有柠檬和蜂蜜!”这场3小时的直播效果不错,“去年健康类产品卖了六成,12户农户专门种药用级柠檬,收购价比普通果高三成。”这个返乡大学生手机里存着《柠檬中药材质量标准》,直播时总给网友讲“为什么咱的柠檬能药用”。
这个大学毕业后返乡的年轻人,正是安岳县启动“一村一电”人才计划的缩影。通过7期电商特训班,为21个乡镇150个村的967名村支书、驻村干部和合作社骨干赋能,还吸引了700余名运营人才返乡创业,培育柠之恋果业等电商企业500余家。
成资渝高速安岳出口,货车司机王师傅正核对货运单:“这车厢装着药用柠檬浓缩汁,要发往上海制药厂,后面那车是做精油SPA的原料,要送往广州美容院。”这条“黄金通道”每年运出50万吨柠檬产品,“以前只知道柠檬能泡水,现在才懂它浑身是宝,连树皮都能做中药枕。”
在安岳柠檬产业闭环里,每个环节都飘着药香。种植户按中药材标准施用有机肥,加工厂墙上挂着《炮制规范》,旅游区的体验项目藏着《本草纲目》的智慧。正如第四届世界柠檬产业发展大会上专家所说:“当柠檬从‘水果’变成‘药材+文旅IP’,乡村振兴就有了可持续的造血功能。” (受访单位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