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4月,是第37个爱国卫生月。今年的主题是“爱卫新篇章 健康‘心’生活”,这一主题既延续了爱国卫生运动“全民参与、共建共享”的核心精神,又紧扣时代需求,将健康理念从生理层面拓展至心理维度。
成都市各城区积极响应主题,从环境整治到心灵呵护,全方位书写健康城市建设的生动篇章。同时,呼吁广大市民积极参与到爱国卫生运动中来,共同营造健康、美好的生活环境,让成都的“健康名片”更加闪亮。(详见07版~10版)
2025年4月是第37个爱国卫生月,为营造整洁有序、安全放心的环境,成都市青白江区开展爱国卫生月主题活动,践行“五单工作法”,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多措并举,助力提升城市品质。
“集单”绘民情
把准环境治理“风向标”
多维触角听民声。线上建立“卫声筒”微信专题工作群,整合家庭医生随访数据,建立“环境卫生投诉、病媒防制建议、健康设施需求”三色预警清单。线下在健康驿站设置“除四害意见簿”,结合每周环境整治日开展“翻盆倒罐随手拍”活动,累计收集病媒滋生点线索37处。创新“烟头兑换绿植”机制,在青白江区大弯街道各小学开展“垃圾分类 烟头兑换绿植”亲子活动。这项活动不仅清理了社区烟头垃圾,改善了环境,更让居民从被动接受环保理念转变为主动参与行动,有效提升了环保意识。
“列单”整资源
下好部门联动“一盘棋”
建立环境治理项目池。联合市政、市监部门建立“爱国卫生服务资源库”,划分环境整治、食品卫生、健康促进等6大模块。推出“环境医生签约制”,为辖区餐饮单位配备“三防设施体检套餐”,为老旧小区定制“楼道革命方案”。
深化环保意识常态宣传。社区工作人员、网格员通过居民微信群,广泛宣传爱国卫生运动的重要性和具体措施,营造浓厚的宣传氛围。定期组织志愿者开展主题宣传活动,讲解爱护环境的利与弊,引导居民积极参与到爱国卫生运动中来,共同吹响共筑美好家园的集结号。
构建协同治理生态圈。成立由商户代表、物业管家、环卫班长组成的“环境治理联盟”,建立“每月联席会议”制度。根据“除四害意见簿”,整合13家单位37项服务事项,实现病媒消杀预约、垃圾分类督导等业务一站式服务。
“晒单”聚合力
搭建共建共享“大舞台”
打造“卫来课堂”宣教矩阵。在青白江区大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设“环境健康直播间”,组织环卫能手演示家庭灭蟑技巧,邀请餐饮店主分享明厨亮灶经验。定期举办“除四害三十六计”系列社区活动,在各社区巡回开展防制知识。
创新“卫民同乐”参与形式。每年结合健康社区创建活动,开展“健康家庭”系列活动之“垃圾分类达人秀”主题活动。同时,在农贸市场设立“卫生红黑榜”,推行“环境健康积分存折”,居民可用积分兑换灭蟑饵剂等物资。
“办单”破顽疾
开出环境整治“组合方”
建立分级治理机制。对卫生投诉实施“绿黄红”三色管理:简单问题24小时整改、复杂问题周例会协调、顽固问题纳入民生实事。开展“环境诊疗”专项行动,针对餐饮聚集区制定油烟净化方案,针对老旧小区建立“环境清洁日”长效制度。
建立社区“社区网格员+志愿者+党员”队伍。在社区内的小区、公共场所、小巷等进行全面巡查,及时发现解决卫生问题,确保社区环境的整洁有序。同时,加强对社区垃圾桶、绿化带等卫生死角的清理。
“评单”固长效
织密健康生态“防护网”
构建三维评估体系。一是过程性评价,每周发布“环境健康晴雨表”,公示问题整改进度;二是成效性评价,每月开展四害密度监测,建立病媒生物消长曲线图;三是居民监督机制保障整治效果,建立居民监督机制,鼓励居民积极参与社区环境卫生监督,共同维护社区环境。
同时,完善长效机制建设。一是建立“环境健康管家”培养制度,在每个社区培育1名居民督导员。二是推行“环境健康档案”电子化管理,实现卫生设施维护记录可追溯。三是将爱国卫生成效纳入“健康家庭”评选指标体系,与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挂钩。
2025年,成都市青白江区继续强化“服务常抓、活动常办”核心理念,将“五单工作法”落实落细,推动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常态抓”与“长效治”相结合,力建干净、整洁、宜居城市,不断提升群众的幸福感和满意度。通过五单联动机制,累计清理卫生死角37处,四害密度下降8 ,维护健康步道2公里,居民环境投诉量同比下降15 ,打造“商户自治示范街”“零蚊害小区”等项目,形成可复制的城乡环境治理新模式。 (刘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