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班族小王不慎扭伤脚踝,自我处理后症状逐渐加重,出现淤血。他担心骨折,去医院检查后发现并无此情况,便继续休养。但上班后,脚踝持续疼痛,走路不稳,影响了日常活动。踝关节扭伤是行走或运动时关节活动过度导致的软组织损伤,是常见的踝部损伤。全球范围内,每天每1万人中就有1人发生踝关节扭伤,不仅运动员易发生,普通人群也易发生。若处理不当,可能导致习惯性崴脚或关节炎,影响工作、生活和运动。那么,崴脚后的急性期应如何处理呢?
崴脚后的正确处理方法
踝关节扭伤后,我们应该采取RICE方式处理。即:
R(rest,休息)
制动受伤的关节,使用拐杖等辅助装置或者使用支具固定。
I(ice,冰敷)
伤后24~72小时内冰敷,可以起到消肿止痛的作用,每次冰敷持续15~20分钟,间隔2~3小时一次。
C(compression,压迫)
可以用弹力绷带加压包扎以减轻肿胀,可使用石膏、支具等来保护关节。
E(elevation,抬高)
抬高受伤脚踝,高过心脏,有助于减轻肿胀。
如果脚踝变形,或疼痛三天未缓解,尽快到医院拍片排除骨折。
崴脚后如何快速康复
如果没有骨折,受伤后48~72小时以后,就可以开始进行简单的康复训练,长时间休息不活动会导致脚踝关节粘连、肌肉萎缩、力量下降等一系列并发症。
首先要做的是放松小腿及踝关节附近紧张的肌肉,恢复关节灵活性,在家属的帮助下完成踝关节的跖屈、背伸、内翻和外翻,缓慢地到达最大角度,同时要达到疼痛的阈值,每个角度保持5分钟,再换下一个角度,练完可以冰敷以减少肿胀。
其次是恢复肌肉力量的锻炼,推荐的动作是提踵(踮脚)练习,保持身体直立,两腿与肩同宽,慢慢踮起来,到最高角度,坚持5~10秒,休息5秒,坚持时间逐渐延长,每天2组,一组15~20次,以训练后小腿后侧酸胀为宜。
当脚踝具有了一定力量,接下来就可以进行平衡训练。平衡训练本身有一定危险性,一定要从低难度开始,循序渐进。
静态平衡1级难度:睁眼双手侧平举单脚站立,目标60秒。
静态平衡2级难度:睁眼双手抱胸前单脚站立,目标45秒。
静态平衡3级难度:闭眼双手抱胸前单脚站立,目标20秒。
反复崴脚的原因及危害
反复崴脚首先是首次损伤处理不当。若受伤后没有及时休息和必要的康复治疗,受伤韧带无法良好愈合,关节稳定性下降,为后续反复扭伤埋下祸根。其次是肌肉力量薄弱,无法有效控制关节运动,当受到外力冲击或姿势突然改变时,踝关节就容易失去平衡而扭伤。再次是人体对自身肢体的位置、运动状态和力量的感知能力不足。最后是部分人群天生踝关节就存在缺陷,比如活动度大、韧带松弛等,这些先天因素就导致踝关节本身不稳,容易发生崴脚。反复崴脚会让踝关节周围的软组织长期处于损伤、修复、再损伤的循环,引发慢性炎症,进而产生持续疼痛,不仅影响日常生活,还会降低生活质量。
生活中如何避免崴脚
首先,我们可以在进行任何体育活动之前,先进行适当的热身运动,以增加关节的灵活性和活动范围,从而有效预防崴脚的发生。其次,选择合适的鞋子也非常关键,建议尽量避免穿着高跟鞋,应选择那些能够提供足够支撑和保护的运动鞋。无论是在运动中还是日常生活中,保持注意力集中也非常重要,特别是在下楼梯或者走不平坦的路面时,切勿分心,比如忙着查看手机等电子设备,这样可以减少崴脚的风险。最后,我们还可以通过日常的锻炼来增强脚踝部的肌肉力量,比如进行平衡练习和提踵练习等,这些锻炼有助于提高脚踝的稳定性和反应能力,从而在遇到不平坦的地面时,能够更好地保护脚踝,避免崴脚。(四川省骨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