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首页 版面概览
往期回顾
   
当前:7版(2025年04月16日) 上一版 下一版
每天6小时睡眠是底线 周末“放松”不是“放纵”

       在学业和升学压力的双重影响下,不少初中生正面临睡眠困扰。浙江省人民医院临床心理科副主任医师廖峥娈在门诊中发现,许多孩子的睡眠问题背后,往往隐藏着焦虑、抑郁等情绪因素。

       廖峥娈说,初中生学习任务繁重,周末适当放松和休息至关重要。周末放松不是放纵,而是必要的调节。“家长要学会‘松绑’,避免过度紧张的家庭氛围。”她解释,如果父母长期处于紧张、焦虑状态,孩子的情绪也会受到影响,甚至形成恶性循环——家长的焦虑传递给孩子,孩子的焦虑又反过来加重父母的担忧。

       尽管周末适当补觉有助于放松身心和恢复精力,但廖峥娈强调,睡眠不能靠“补”,欠的“睡眠债”并不能靠一两天补回来。对初高中生而言,每天6~8小时是睡眠底线,长期睡眠不足会影响体力、脑力的恢复,会对注意力、记忆力、情绪等产生影响。

       她建议,家长在给予孩子周末“睡眠自由”的同时,更应关注日常作息规律,帮助孩子建立健康的睡眠习惯,保证睡眠时间,缓解疲劳,提升学习状态。

       在浙江省智慧班主任、杭州市采荷中学老师郑娜看来,作息管理既要规律,也要灵活,注重孩子的个体差异和情绪状态。科学安排和家长的正确引导,可以帮助学生在紧张的学业中保持身心健康,提高学习效率。“初中的孩子,保证每一天的睡眠很重要,哪怕到了初三,可以因为学业压力增大导致入睡时间推迟,但仍需保证每天充足的睡眠时间。”

       在周末睡眠时间的安排上,郑娜建议,周五晚上适当提前入睡时间,比如提前半小时入睡。家长还可以利用睡前时间与孩子进行轻松的交流,肯定孩子一周的进步,避免批评,让孩子带着积极情绪休息。

     “周六、周日可以适当推迟起床时间。周末的作息可以更宽松一些,但不建议熬夜、晚起,以免打乱生物钟。”郑娜建议,家长可以让孩子自主调控起床时间,但需设定底线,避免过度放任。 (据《钱江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