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首页 版面概览
往期回顾
   
当前:8-9版(2025年04月15日) 上一版 下一版
成都市青羊区新华少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中医+社区共治 走出科学减重新路径

       近日,在成都市青羊区新华少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健康步道上,一场别开生面的“中医养生运动会”正在举行。68岁的糖尿病患者李阿姨跟着中医师练习八段锦,她额头微微冒汗:“每周3次集体锻炼,加上家庭医生定制的食谱,3个月减了6公斤,血糖也稳定了。”这只是该中心“体重管理年”活动的一个缩影。

       青羊区新华少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以体重管理为切入点,将中医药特色、多学科协作与社区共治有机结合,为居民提供了科学减重的可行路径,推动了慢性病防控的关口前移。

       中医赋能 开设“减重门诊”

       青羊区新华少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充分发挥中医药“治未病”优势,将中医理论与现代健康管理深度融合,开设“减重门诊”,结合已经成立的“中医养生俱乐部”,打造科学减重新路径。

     “减重门诊主要针对超重、肥胖及相关代谢性疾病,如高血糖、高血脂等,我们针对特定人群采取了科学干预的诊疗模式。”该中心相关负责人说。

       与此同时,该中心中医医师通过望闻问切精准辨识体质、调节体质。在精准脉法基础上,中医医师为居民出方、用药,改善代谢紊乱,从而达到减重的目的,充分体现中医“治病求本”之道。中医康复工作室围绕“旷氏”手法诊疗的理论核心,强调脏腑经络同治,内外并重,开展包括针刺、艾灸、推拿、熏蒸、小针刀、平衡针等在内的7大类33项中医适宜技术,与现代理疗技术相结合,增强身体代谢能力。

     “中心还推出家庭医生减重服务包,通过特色有偿签约服务包的形式调动居民减重的积极性,动态调整个性化的减重方案。”该中心相关负责人说。

       多学科协作 构建健康管理体系

       针对辖区居民体重管理需求,该中心整合基层医疗资源,组建20支“微网实格”人员参与的家庭医生团队,覆盖草市街道和少城街道的5个社区。由全科医疗科、中医内科、中医康复科多学科协作,形成“筛查—干预—随访”全流程服务闭环。通过门诊、健康讲座、院落巡诊等方式,为慢性病患者及社区居民开展体重、血压、血糖、血脂等指标的筛查,建立健康档案,精准识别超重肥胖高危人群。

       全科医疗科家庭医生团队根据筛查结果制定个性化方案,并由中医内科结合中医体质辨识技术,为痰湿质、气虚质等不同体质人群提供差异化指导。家庭医生全程护航,为签约居民提供“一人一档”服务,并根据膳食情况和运动习惯,制定热量控制食谱及个性化运动计划。同时,网格员联动宣传,社区微网格员深入院落普及健康体重知识,收集居民需求,协助家庭医生团队实现健康服务“最后一公里”全覆盖。

       多样化教育 激发居民内生动力

       青羊区新华少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以“授人以渔”为目标,通过多样化教育形式提升居民自我管理能力。

       该中心为超重人群建立了瘦身小组,打造健康空间。针对女性群体开设“变美瘦身小组”,将中医美容与体重管理结合,形成体质美容、形体雕塑、膳食美学“三美融合”特色课程。结合药膳食疗讲座,帮助居民掌握“吃动平衡”技巧。组建覆盖全功法的兴趣小组,利用午间休息时间,开展健身操、八段锦、太极拳等减重塑身训练。

       该中心有常年跑马拉松、具有丰富跑步经验和长期跑步习惯的医务人员,已初步建立“新华跑团”,同时中心康复医师提供跑前拉伸指导和运动损伤防护。下一步会吸纳愿意参加跑步减重的居民加入,帮助居民通过规律的有氧训练达到健康减重的目的。 (陈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