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日,据微博@賦音樂FUMUSIC消息,以积极的态度面对顽疾5年,方大同于2月21日去世,年仅41岁。
方大同长期受健康问题困扰。据悉,2010年,他因操劳过度导致气胸(俗称“爆肺”)而多次住院。2024年重回公众视野时,他曾表示身体状况已有所改善,但仍未完全康复。
什么是气胸
肺不会像气球一样“砰”一声炸掉。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肺位于由脊柱、肋骨和胸骨所包围形成的胸廓中,左右各一。紧贴肺表面和紧贴胸廓内壁的两层胸膜构成了胸膜腔。正常情况下,胸膜腔内是没有气体的。而当肺“破了”,气体就会通过破口漏入胸膜腔内,形成积气,这就是我们所说的气胸。由于肺组织比胸廓更柔软,当胸膜腔内积气、压力升高时,肺便会受挤压而塌陷,塌陷的程度取决于胸膜腔内积气的多少。
当胸膜腔内积气较少,肺被压缩小于30 时,人还能勉强正常呼吸;当胸膜腔内积气稍多,肺被压缩50 左右时,人还能呼吸,但明显感觉气不够用;当胸膜腔内气体不断增多,肺被压缩75 以上时,人连转身都觉得气不够用,全身的供氧只能靠另外半边肺,这就非常危险了。
气胸的类型
自发性气胸最为常见,通常是肺表面破了个小洞,空气从肺里漏到胸膜腔(肺和胸壁之间的空隙)。这些漏出来的空气会压迫肺部,让人感觉胸痛、呼吸困难,严重时甚至会危及生命。自发性气胸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
原发性气胸:由于各种原因导致肺泡内压力升高,肺泡壁破裂,吸入的气体进入胸膜腔,形成积气状态。
继发性气胸:通常是因为肺部本身就有问题,比如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肺结核等患者,其肺组织比较脆弱,稍一用力就可能导致肺部“漏气”。
外伤性气胸:因车祸、高处坠落等胸部外伤导致胸膜破裂而引起的气胸。
医源性气胸:在医疗操作过程中不慎刺破胸膜或肺组织,使气体进入胸膜腔而引起的气胸。
哪些行为会诱发气胸
气胸多是因为肺大疱破裂引起的。肺大疱破裂可能在剧烈咳嗽、屏气或剧烈运动后发生,但有时也可能在休息甚至睡眠中自发发生。肺大疱,是指肺组织中形成的直径超过1厘米的含气囊腔。这些大疱通常是由于肺泡壁破裂、互相融合而形成的。肺大疱分为先天性和后天性两种。先天性肺大疱好发于高瘦体型的年轻人,由于此类体型患者更容易因先天性弹力纤维发育不良而导致肺泡壁弹性减退,扩张后容易形成肺大疱。
自发性气胸的发生通常需要一些“导火索”:
剧烈运动:运动强度过大,胸腔压力骤增,肺部可能无法承受而“炸”了。
咳嗽或打喷嚏:咳得太猛或打喷嚏时太用力,可能会导致肺“漏气”。
气压变化:潜水或乘坐飞机时,气压突然变化,肺可能会“抗议”。
情绪激动:大笑、大叫、吵架等情绪激动时,胸腔压力会随之飙升,也有可能引发自发性气胸。
这些人要格外警惕
瘦高个年轻男生:在青春发育期,高瘦体型的人肺组织往往“跟不上”快速的生长发育,容易出现先天性弹力纤维发育不良。
肺部疾病患者:如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结核、间质性肺病等。
长期吸烟人群:长期吸烟易导致肺部炎症,细支气管、肺泡结构改变等。
出现这些症状需及时就诊
胸痛:胸痛是气胸最典型的症状,一般单侧发作,呈针刺样痛或撕扯痛,有时还会放射到肩背或手臂。胸痛可能突然发生,咳嗽及深吸气时疼痛加剧。疼痛一般不会自行缓解,需治疗后才可减轻。
呼吸困难:常与胸痛同时发生,表现为爬楼梯时气喘、拎重物时胸闷,感觉有东西堵在胸口,肺里的气不够用。
咳嗽:一般以干咳为主。
预防比治疗更重要
日常生活中,预防比治疗更重要。戒烟、保持健康生活习惯、避免过度劳累和剧烈运动,都是预防自发性气胸的关键。如果在剧烈咳嗽或用力过猛之后出现胸痛和呼吸困难,要及时到医院就诊,以免耽误治疗。(综合中国新闻网、新闻坊、央视新闻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