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预防控制关乎人民生命健康,是社会稳定发展的基石。为推动四川疾控事业高质量发展,《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推动疾病预防控制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发布,旨在通过一系列创新举措,提升全省疾控体系的建设水平和传染病防控能力。聚焦于“疾控体系建设”,四川省疾病预防控制局详细解答了四川省在构建疾控体系方面的思考与具体措施,包括强化疾控机构的核心职能、推动医防协同融合发展、加强疾控人才队伍建设等方面的内容。通过对这些关键问题的剖析,希望能够为大家提供一个全面理解政策的新视角。
四川省在构建新时代疾控体系方面有哪些思考和具体举措?
答:新形势下的疾控体系建设,我省将以强化疾控机构六大核心能力,完成“健康维护和促进、公共卫生干预、预测预警、应急处置”四大任务,实现“保护人民健康、保障公共卫生安全、维护经济社会稳定”三大使命为基本思路。
建优建强疾控机构。以国家区域公共卫生中心、省级区域公共卫生中心、区域中心实验室等项目建设为抓手,持续规范开展疾控机构等级评审,分层分级强化各级疾控机构核心职能。
构建医防协同融合体系。依托传染病监测预警与应急指挥能力提升项目建设,夯实医疗机构在疾病防控中的哨点作用;推动疾控机构参与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和县域医共体建设,探索“健康管家”社区卫生健康服务模式,探索赋予公共卫生医师处方权,实现疾控机构与医疗机构业务协同、人才流动、服务融合、信息共享。
强化疾控人才队伍建设。建立疾控人才培养、引进、使用和激励机制,形成一套系统化、长效化的人才发展策略。鼓励各地按照“两个允许”的要求,开展公共卫生机构保障和管理方式改革。稳步推进公共卫生医师规范化培训,以重点实验室建设、疫情防控和公共卫生科技创新项目攻关为载体,培育一批后备人才。支持高水平公共卫生学院建设,与疾控机构联合建立人才培养基地;继续深化人才帮扶工作,解决偏远地区人才难题。
持续推进科技创新。重点聚焦艾滋病、结核病等重大传染病和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癌症、呼吸道疾病等重大慢性病防控策略及技术中的“卡脖子”问题,搭建联合实验室等创新平台,持续优化重大传染病等疾病防控策略,推动“医防研”协同,加快培育疾控新质生产力。
疾控改革对市、县两级卫生监督体系改革的要求是什么?要如何强化卫生行政执法职能?
答:市、县两级卫生监督体系改革要求如下。一是同级卫生健康部门要设置承担卫生监督职责的专门内设机构。二是加快整合市、县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卫生健康监督执法机构职责,重新组建市、县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加挂卫生监督所(站)牌子,整合后的疾控(监督)机构需设相关卫生监督业务科室。
疾控改革后要从以下方面强化卫生健康行政执法职能。一要确保卫生监督执法力量。按照卫生监督执法工作“只能加强,不能削弱”的原则,统筹整合后疾控(监督)机构人员岗位设置,争取启用卫生执法空缺编制,确保从事一线执法的人员力量不削弱;统筹疾控、监督现有的后勤保障资源,保障卫生监督履职需求。二要健全卫生监督工作机制。厘清整合后疾控(监督)机构卫生监督职能职责,健全监督检查、投诉举报查处、行政处罚等工作机制和流程。建立健全监督与监测信息互通、执法检查与现场采样互动、行政执法与技术指导互促等工作机制,确保疾控和监督业务双促进、双提升。三要提升卫生行政执法能力。实施卫生健康行政执法能力提升三年计划。以完善执法体系、提升人员能力、创新执法方式、规范执法行为“四大行动”为抓手,切实提升卫生行政执法规范化水平。
四川省在打造新时代疾控人才队伍方面有哪些思考和具体举措?
答:针对当前我省疾控机构人才队伍存在的问题和调整,将重点强化以下工作。
要加强疾控人员配备。目前我省在岗人员服务能力为1.90人/万人口,在编人员服务能力为1.64人/万人口,各地要积极推进核编与空编补齐,统筹考虑专业、年龄和学历结构,建设高素质专业化梯级化干部队伍。
培养提升疾控人才队伍水平。组建四川省疾病预防控制专家委员会,拟分领域设置首席专家,发挥首席专家的示范引领作用。持续分层分类开展公共卫生骨干轮训,提升专业能力和整体素质。
健全符合疾控工作特点的人才评价和使用机制。在总体结构比例下,灵活设置岗位,做到人岗匹配。结合发展实际,提高疾控机构高级岗位结构比例。科学设置公共卫生专业技术人员的职称评价标准,突出实践能力业绩导向,加大对公共卫生医师倾斜力度。
强化卫生监督队伍建设。分专业开展首席卫生监督员选拔培养,发挥首席监督员业务指导引领作用。加强卫生监督实训基地管理,开展新进执法人员、业务骨干分层级、分专业培训。强化卫生监督协管员培训考核,督促卫生监督协管员切实履职。
四川省在提升卫生监督行政执法普法效能方面有哪些举措?
答:持续创新监督执法机制,提升行业监管效能。创新医防协同机制,建立医疗机构疾控监督员制度,督促医疗机构落实公共卫生责任。健全信用监管机制,在用人单位职业卫生、医疗机构传染病防治、公共场所卫生等领域开展分类监督执法,依据分类结果实施差异化执法,对低风险单位减少干扰,对高风险单位严格监管,将分类结果与企业失信管理等挂钩,对违法违规企业实施跨部门联合惩戒。健全双随机抽查工作机制,规范疾控领域事中事后监管,避免人情执法,完善“尽职免责”规定,保护基层执法人员工作积极性。
强化三个协同,加大监督执法力度。随机抽查与重点整治结合,科学规范开展卫生健康领域随机监督抽查,加大涉水产品、消毒产品等健康相关产品抽检力度;定期分析监管信息,针对重点领域适时开展专项整治,打击违法违规行为。部门与区域协同结合,加强与卫生健康、市场监管等部门协同联动,深化川渝卫生监督执法协作。执法和普法结合,落实“谁执法谁普法”责任制,将普法融入执法全程,开展“执法+专家”“执法+媒体”等活动,营造社会共治氛围。
传染病监测预警与应急指挥能力提升项目的实施目的是什么?其主要内容包含哪些方面?
答:实施传染病监测预警与应急指挥能力提升项目旨在健全我国疾病预防控制网络,增强传染病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早期监测预警能力,提高疫情防控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水平。
主要包括两大板块,一方面,建设省统筹区域传染病监测预警与应急指挥信息平台。结合全省卫生健康信息化基础现状和传染病防控与卫生应急需求,建设“数据统一采集、业务分级应用”的省统筹区域传染病监测预警与应急指挥信息平台,强化各部门间相关数据的采集和汇聚,实现融合化数据服务、智慧化监测预警、一体化应急保障、智能化指挥调度和多元化用户接入的信息化、数字化体系,满足传染病防控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工作“平战结合”的需要。
另一方面,在全省范围内部署实施国家传染病智能监测预警前置软件,提高医疗机构传染病风险识别和疫情报告时效,实现传染病相关诊疗数据的智能采集,助力传染病监测预警模式从“被动报告”转向“主动监测与被动监测相结合”,以“自动化”“智能化”助力医疗机构履行传染病预防、报告、治疗、控制等法定职责。 (四川省疾病预防控制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