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首页 版面概览
往期回顾
   
当前:2版(2024年12月31日) 上一版 下一版
四川构建全域覆盖医保服务网络
医保经办服务事项网上可办事项达100 

       本报讯(记者 冯若冰)12月27日,四川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举行“构建全域覆盖医保服务网络实现经办服务更加便捷可及”新闻发布会。发布会上,四川省医保局副局长彭波从建体系、织密网、数字化三个方面,对全省构建全域覆盖的医疗保障服务网络、实现医保服务更加便捷可及的情况作了全面介绍。

       构建五级医保经办服务体系

       四川是人口大省,参保对象众多,参保居民中很大部分住在农村,有的距离县城较远,到县城医保经办大厅办事,路上耗费时间较多。

       聚焦群众就近办、少跑路的需求,四川省健全医保经办服务体系。2021年11月,四川省医保局联合省政务服务和公共资源交易服务中心,共同推进将参保群众高频医保经办服务事项纳入镇村便民服务平台,让群众少跑路、就近办。

       近年来,全省各地按照“四有”(有经办窗口、有系统设备、有工作人员、有统一标识)要求,在乡镇(街道)便民服务中心设立医保服务窗口,推行一窗式受理、一站式服务,实现有窗口、有人办。截至2023年底,全省3100个乡镇(街道)全部设立了医保服务窗口,村(社区)一级普遍开展医保服务,构建起了“省-市-县-乡-村”五级医保经办服务体系,形成了“一县一厅、一镇一窗、一村一点”的格局,实现了医保服务网络全域覆盖。

     “我们按照放得下、接得住、办得了的原则,配套制定了下放基层办理的医保经办服务事项清单,让群众在镇村也能享受到同质化、标准化的医保服务。”彭波介绍,围绕基层经办人员能办会办问题,定期组织镇村工作人员开展医保政策、经办业务培训。

       建设“医保+”一体化服务网点

       聚焦办事多渠道、更便民,四川织密医保服务网络。一方面,将医疗保障服务纳入网格化服务管理,充分发挥网格员的作用,建立了“全域覆盖、责任明晰、机制健全、运行高效”的医保网格化工作体系;另一方面,依托定点医院、定点零售药店、商业银行等第三方资源,建设“医保+”一体化服务网点,打造15分钟医保服务圈,推进医保服务进一步向群众家门口延伸。目前全省已建成一体化医保服务站点1200余个,医保服务网络进一步织密,形成了“就近能办、多点可办、少跑快办”的服务格局。

       聚焦网上办、掌上办,四川正加快推进经办服务数字化转型。四川医保局以“互联网+医疗保障”为核心,打通国、省相关医保渠道,力争实行掌上办、网上办。在拓宽医保业务范围方面,四川将医保经办服务事项推送到相关平台办理,让医保经办服务事项网上可办事项达到100 。截至目前,四川医保公共服务平台服务小程序注册总人数已超2300万。去年以来,四川省医保局聚焦“智慧医保”建设,推广扫码办、刷脸办。今年,又试点开通医保个人账户线上购药功能,上线医保电子钱包。

       返乡过年群众可在集中缴费期参保

       四川居民医保是否设置了集中参保期?过了集中参保期还能参保吗?群众如何在医院申请门诊慢特病认定?发布会上,四川省医保局经办指导处处长罗正奎回答了记者提问。

       罗正奎介绍,四川城乡居民医保设置了集中缴费期。为了尽量让群众在集中参保期内缴费参保,设置的集中参保期较长,如2025年度集中参保期从2024年9月1日开始,至2025年2月底结束,返乡过年的群众也能在集中缴费期参保。过了集中参保期也可参加居民医保,但有一定时间的待遇等待期。

     “既往群众在医院就医后,需要携带病历资料到医保经办机构申请门诊慢特病认定,在医院和经办机构之间来回跑。”罗正奎介绍,为了提升门诊慢特病认定管理服务水平,四川将门诊慢特病认定下沉到指定的定点医疗机构办理,由医疗机构直接为参保群众提供“申请—认定—结算”一站式服务,进一步缩短了认定时限,简化了认定流程,提高了认定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