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陈今年刚退休,前几天参加了小区安排的统一体检,发现尿常规有一些异常。老陈自觉没什么不舒服,但老伴不放心,今天专门带他来到社区医院全科门诊就诊。社区医生看了体检报告,又询问了一下老陈的病史,告诉他可能出现了慢性肾脏病,需要进一步到上级医院检查。老陈既担心又纳闷,自己好好的怎么就得了慢性肾脏病?社区医生马上通过绿色通道帮他预约了三甲医院肾脏内科的李医生。
李医生耐心地告诉老陈夫妇,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已成为全球性的公共卫生问题,是除了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和恶性肿瘤等疾病之外,又一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疾病。近年来CKD患病率逐年上升,我国流行病学调查研究显示,18岁以上人群CKD患病率约为8.6 ~10.8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和糖尿病、高血压等疾病的发病率逐年增高,CKD的发病率也呈现不断上升之势。
老陈最关心的是,什么是慢性肾脏病呢?李医生说,一般认为肾脏结构或功能异常超过3个月就可以称为慢性肾脏病,其中主要包括蛋白尿、尿沉渣异常(如血尿)、肾小管相关病变(如葡萄糖尿)、影像学所见结构异常(如肾囊肿、肾结石)和肾小球滤过率<60 ml·min-1·(1.73m2)-1。同时,医生会根据肾小球滤过率把慢性肾脏病分为5期:从1期到5期,肾脏病越来越重。老陈就是在体检时,尿常规出现了蛋白尿2+,而且通过翻看去年的体检报告,发现去年就已有蛋白尿,但他一直没有重视。所幸没有发现其他问题,他尚处于慢性肾脏病1期,属于相对病情比较轻的早期。
老陈的老伴也比较担心自己,问道:“怎么才能早期发现慢性肾脏病?我会不会也有这个毛病啊?”李医生说,由于慢性肾脏病具有患病率高、知晓率低、预后差和医疗费用高等特点,早期发现对诊断治疗至关重要。其实早期发现它很简单,只要记住口诀:查尿验血做B超。
“查尿”主要是指查尿常规,这个检查便宜、方便、无创、快速,基本每个医院都可以检查。通过尿常规大家可以了解有无蛋白尿、血尿、葡萄糖尿、白细胞升高等,有这些异常情况就需要尽早到医院就诊。医生会通过详细询问病情,来帮助患者判断这些异常有无临床意义,是否需要进一步检查。另外,尿蛋白肌酐比值也是一个十分重要和敏感的指标,它可以比尿常规更精准地反映蛋白尿的严重程度和临床意义,能避免多饮水或少饮水对尿常规结果的干扰,有条件的话最好一起查一下。
“验血”主要是指抽血化验肾功能,它包括尿素氮、肌酐、尿酸、肾小球滤过率和胱抑素C,主要反映身体肾脏功能是否受损以及受损程度。相对来说,用胱抑素C比用肌酐估算肾小球滤过率更准确、更敏感,不容易受饮食习惯、健身习惯等干扰,特别是对评估一些高龄、营养不良、肌肉含量低及肝功能障碍患者的病情更有好处,建议这部分患者都尽量检测一下胱抑素C。
“做B超”主要是指做泌尿系统B超,包括肾脏、输尿管和膀胱(男性的话,还应涵盖前列腺)。需要提醒的是,这项检查需要提前多饮水、有小便感觉的时候再去做B超,这样才能把膀胱和前列腺看得更清楚。所以建议大家先做B超、后查小便,这样不仅节省时间,也避免了刚小便结束又要重新饮水憋尿的尴尬。
这些检查一般成年人每年查一次就可以了,但是李医生说,对于慢性肾脏病的高风险人群需要更加注意,这部分人群主要是指有肾脏病家族史、有糖尿病、高血压、心血管疾病、高尿酸血症、高龄(>65岁)、肥胖,以及长期服用可能造成肾损害的药物、有急性肾损伤病史等的人群。他们最好每半年查一次这些指标,有利于及时发现病情变化、尽早干预治疗。
听了李医生的口诀“查尿验血做B超”,老陈夫妇都觉得很简单,以后每年体检的时候查好这三项就放心很多,既可以及时发现肾脏有无问题,又可以通过定期体检观察每年肾脏的病情变化,帮助自己和医生更好地调整治疗方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肾脏内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