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内经·四气调神大论篇》曰:“秋三月,此谓容平。天气以急,地气以明,早卧早起,与鸡俱兴,使志安宁,以缓秋刑,收敛神气,使秋气平,无外其志,使肺气清,此秋气之应,养收之道也。逆之则伤肺,冬为飧泄,奉藏者少。”
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立秋过后,天气就开始变得干燥,燥为阳邪,易袭阳位,燥邪很容易通过口鼻传到呼吸道,侵犯肺脏,肺为娇脏,喜润恶燥。所以,秋季我们要如内经所言顺应秋气,早卧早起,安定心志,滋阴润肺。
为何秋天要使肺气清
肺五行属金,喜润恶燥,秋天是肺脏气最旺,功能最强的时候,养阴的重点就是养肺阴,防燥润肺,秋养肺其实是养脾,五行肺属金,脾属土,土生金。在秋季调养好脾胃,勿使肺伤,是秋季养生的重要原则。
秋季如何养生
白衣敛神,秋冻增免
五色入五脏,白色应肺脏,穿白色衣服会给人舒爽之感,安定神志,所以秋季适宜穿白色衣服。人们常说“春捂秋冻”,秋冻意思是秋天早晚虽凉但不宜加衣过快,秋季要收敛神气,人体的阳气需要一定的寒凉之气收敛,才能进入人体敛藏,微寒的刺激可提高大脑兴奋性,增加皮肤血流,使新陈代谢增快,增强机体抗寒能力,但不是所有人都适用,要注意心脑血管病、关节炎、糖尿病、溃疡性疾病患者,老年人、儿童要及时增添衣物,避免受凉。
时令果蔬,多酸少辛
俗话说:“秋吃三白,一年病不来。”白色入肺,可补益肺脏、益肺气、养肺阴,防秋燥。秋季饮食易清淡,宜选用时令蔬菜水果,如百合、山药、藕、白菜、冬瓜、银耳、莲蓬、秋梨等白色食物。推荐银耳百合汤、冰糖炖雪梨、莲藕炖排骨等简单易学的药食同源之品。
可以适当多吃一些具有收敛作用的酸味食品,如梅子、山楂、柚子、柑橘等。尽量少吃葱、姜、蒜、辣椒等燥热之物,对于一些脾胃虚弱的老年人和慢性病人,可适当喝百合莲子粥、红枣杏仁粥等。多食温热食物,少食煎炒烹炸、肥甘厚味之品。避免食用冷食冷饮及隔夜宿食,寒凉瓜果类也尽量避免,以免引发肠炎、腹泻痢疾等疾病。
早睡早起,温水泡脚
秋季宜早睡早起,入秋后,自然界的阳气开始收敛、沉降,这就提示我们要开始做好保养阳气的准备,早睡可以顺应阳气的收敛,早起可以使肺气得以舒展。一般来说建议早上5:00~6:00起床,晚上9:00~10:00入睡。
另外注意秋季过敏性皮炎高发,保持室内清洁卫生,防止螨尘和霉菌。睡前可用温水泡脚,可起到驱寒助眠的功效,泡脚时间在半小时内,一般水温控制在38℃~43℃,温度不要超过45℃,过热的水温可能会影响心脑血管。老年人、儿童、高血压、冠心病等人员应控制水温并酌情减少时间。
动静结合,五音调志
秋高气爽,是参加户外体育锻炼的黄金时节,可结合自身情况选择登高、慢跑、快走,练习太极拳、八段锦等,运动要适度,不宜剧烈运动,汗出过多则会损伤阴气,秋季要容平,就是要使心态调达平和,使志无怒,怒则伤肝,使气机逆乱。
按揉太渊穴,滋阴润肺:太渊穴位于腕前区,掌心朝上,在掌后第一横纹上,有脉搏跳动的地方,太渊穴是肺的原穴,是肺的元气始发之处,以拇指按揉对侧太渊穴,感到酸胀为度,每日按揉两次,每次3~5分钟。
申时、酉时(即15:00~19:00)可以听一些养肺的商音五行音乐,商音的音乐特点曲调高亢、雄壮,具有“金”的特性,能够调节肺的宣发和肃降,通过音乐的听觉刺激来平衡免疫系统。代表音乐:《阳春白雪》《云凝》等。
搓摩大椎,顾护中焦
每日晨起可将双手搓热,搓摩大椎36下,搓至大椎发热可提升阳气,促进血液循环,加速新陈代谢。拍八虚:八虚对应身体八个窝,拍打震动这些地方的气血,可推动气血运行得更快,刺激经络疏通身体,驱邪排浊。
身体虚弱的人秋冬寒冷季节更容易生病,秋季应注意腹部及腰部保暖,每日顺时针按揉腹部5~10分钟,有助健脾和胃。日常穿高腰裤,避免着凉。(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