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首页 版面概览
往期回顾
   
当前:16版(2024年10月30日) 上一版 下一版
谢谢你来过
□资阳市融媒体中心 程非菲

       第二届“迈步健康路 奋进新征程”医学人文巡讲活动已圆满落幕。由南丁格尔奖章获得者、“健康四川——大美医者”先进典型代表以及公卫专家、媒体等组成的巡讲团,他们深刻的见解和真挚的情感,依旧传递着医学人文的力量。本期,我们一起来倾听巡讲团最后一个成员讲述的故事。

       朱红琳,这个名字你可能有些陌生,但她就是被《人民日报》称为“天使女孩”的姑娘。今天,我想给大家讲述这位姑娘关于爱的故事。

       为“星星的孩子”

       点亮前方的路

       当我去到朱红琳生前的工作单位——资阳市雁江区妇幼保健院采访时,因为医护人员工作很忙,我只能打扰他们午休的时间。但没想到我的采访会让这些从医多年,早已见惯生死的他们,泪流满面。同事们讲述着回忆里的朱朱,是的,他们都亲切地叫她“朱朱”。

       朱红琳生前的工作是给孤独症儿童做康复训练,以帮助这群“星星的孩子”和外界交流。我在医院的特别治疗室里看到,一名孩子正做着康复训练,一个简单的动作,康复师温柔仔细地帮着孩子重复了十几遍。孩子突然在训练中跑开,焦躁不安,康复师轻轻地抱着他,在他耳边轻轻安慰。

       这时,我仿佛看到了曾经在工作中的朱红琳。当我的视线又落在了治疗室门外等候的家长身上时,从他们疲惫而又期待的眼神里,我似乎明白了朱红琳在生命的最后时光,仍坚守岗位的原因。

       她是在用自己的专业和爱去焐热那一座座冰山啊!但她一干就是8年,累计治疗孤独症儿童200多名,为星星的孩子点亮前方的路。

       在有限的生命里

       去回报大家的爱

       我在和这些“星星的孩子”接触时发现,他们大多没有很好的语言表达能力,但我想如果他们可以表达的话,也许他们会说:“朱妈妈,如果知道那是最后一面,我们分开时,我一定会紧紧地拥抱你。如果流星可以带去思念,我多想对你说一声谢谢。”一位孤独症儿童的母亲告诉我:“朱红琳就像是我儿子的第二个妈妈,她重新赋予孩子第二次生命!”

       但遗憾的是,朱红琳因为身体原因,还没有亲身感受过当妈妈的喜悦。2022年,朱红琳被确诊为重度再生障碍性贫血,生命随时会被画上句点。

       采访中,我问朱红琳的妈妈,她病情都这么严重了,为什么还不请假回家静养啊?朱红琳的妈妈说:“她不听话啊,她说单位忙,小朋友的康复训练不能断,这样治疗效果才会好。但我是妈妈啊,看到女儿流血的样子,我的心好痛。”

       我也是孩子的妈妈,听到朱红琳的妈妈小声说着这段话时,我的心也痛了。谁不爱自己的女儿啊,女儿生病了,还不管不顾地坚持工作,这让妈妈的心如刀割。但妈妈知道女儿对工作的热爱,知道在那里也有一群妈妈的孩子需要女儿的帮助。

       我也问过朱红琳的好友邹冬雪,确诊后,她怕吗?邹冬雪流着泪说,她连一句丧气话都没说过,反而更加投入工作。带病坚持工作的朱红琳,身体每况愈下,多次病危住院。身边的同事、朋友为她献血、捐款。原本平凡的她被这么多人牵挂着、爱着,她不知道渺小的自己还能在有限的生命里做些什么去回报大家的爱。

       捐出全部可用器官

       勇敢地和世界拉钩

       朱红琳妈妈哽咽地说:“我们最初不同意她捐器官和遗体,但她说人死了就什么都不知道了,留给医学做研究挺好的。我不知道从小胆子就特别小的她,为什么突然这么勇敢。”

       30岁,一个年轻的女孩执着且坚定地签署了人体器官捐献志愿登记表,捐出全部可用器官,勇敢地和这个世界拉钩。

       2023年5月16日,朱红琳的生命定格在了31岁。她捐出的器官成功地帮助了6个人,这6个人将代替她继续去看遍这个美好的世界。

       通过我们的采访报道,朱红琳的事迹被《人民日报》、央视新闻等国内多家媒体报道转载。在人民网的微博下,有这样一则热评:“活着或者走了都给这个世界带去了光!”朱朱,谢谢你点亮的光,传递的爱。

       在采访中,我一直在思考生命的意义是什么?当朱红琳,这个比我小五岁的女孩用敬业奉献、无私友爱将平凡的生命热烈地绽放时,我好像找到了答案。

       人体器官捐献,不仅是对逝去生命的最好纪念,也是对另一个生命的莫大帮助,诠释了生命至高的意义。

       朱红琳的故事也激励着我和我的同事们,用敏锐的观察力和独特的视角去捕捉人性中的美与善,去真实记录我们身边的有爱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