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照镜子时发现牙床上鼓起了一个包,或者舔牙龈时感觉到鼓起,这可能是牙龈瘤。牙龈瘤是一个根据形态和部位命名的诊断学名词,它不具备肿瘤的生物学特征和结构,因此不是真正的肿瘤,患者不必过度恐慌。
牙龈瘤通常由残根、牙石、不良修复体等局部因素引起,与机械刺激或慢性炎症刺激有关。此外,牙龈瘤还与内分泌因素有关,比如妇女在妊娠期间容易发生牙龈瘤,分娩后牙龈瘤可能会缩小或停止生长。牙龈瘤的肿块较为局限,通常是圆形,有时像树叶一样分叉,生长速度较慢,多发生在牙床外侧。
临床上治疗牙龈瘤的主要方法是手术切除,同时去除病变影响的牙周膜和骨膜。如果是在妊娠期患上牙龈瘤,但没有出血、感染等特殊症状时,可以选择不进行治疗,因为分娩后牙龈瘤有可能自行消退。由于牙龈瘤切除后有复发的可能,首次治疗时,一般选择较为保守的治疗方法,不拔除附近的牙齿。如果出现复发,就需要将病变所影响的牙齿拔除。 (《家庭医生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