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首页 版面概览
往期回顾
   
当前:5版(2024年10月29日) 上一版 下一版
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实施机器人辅助手术
37分钟 为老人“打通”血管

       本报讯(记者 侯文瑾)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团队近日成功完成了西南地区首例国产泛血管机器人全流程辅助的冠脉介入手术,这标志着该院在心血管疾病介入治疗领域迈入了智能化的新征程。

       接受治疗的患者是74岁的洪爷爷(化名),他因持续一个月的胸闷、胸痛症状入院。冠状动脉造影显示,洪爷爷的左冠状动脉存在严重狭窄,需要通过介入手术来重新“打通”血管。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团队对洪爷爷的基础病情和生理状况进行了细致评估,并在获得患者充分知情同意后,决定进行机器人辅助的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

       简单来说,这次给洪爷爷治疗的“主刀”是机器人。术前,助手迅速完成了无菌铺单和机器人的装机准备工作,随后由主刀医生陈应忠副主任医师接手进行介入治疗。在观察间内,陈应忠身着普通手术服,通过控制台操作机器人的手臂翻转、前行,以精准角度送入导丝,在病变处准确植入一枚药物洗脱支架。最后,使用高压球囊在支架内进行后扩张。术中即刻复查显示TIMI血流3级,无明显残余狭窄,整个机器人手术操作过程仅耗时约37分钟。

       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张震主任表示:“伴随这项技术的成功开展,心血管疾病介入微创治疗迈入了智慧化发展的新征程。”“人机搭档”的心血管介入治疗,不仅可以帮助主刀医生在操作时摆脱沉重的铅衣,更重要的是,可以借助智慧化手段实现微创治疗精准化的进一步提升——与人工操作相比,介入机器人具有标准化和数字化的优势,能够使手术过程保持稳定、精确操作,达到“毫米级”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