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了解被毒蛇咬伤后如何急救是非常必要的。蛇咬伤是急诊科的一种危重症,了解其急救措施至关重要。全球约有2500种蛇,其中650种是毒蛇,每年被毒蛇咬伤的人数超过30万,死亡率约为10 。我国有近200种蛇,其中50多种是毒蛇,主要有眼镜王蛇、眼镜蛇、银环蛇、金环蛇、蝰蛇、五步蛇、竹叶青蛇、海蛇、蝮蛇等。尽管毒蛇咬伤的发生率较低,仅在0.3 左右,但一旦发生,可能导致严重后果。被毒蛇咬伤后,病情可能迅速恶化,如果不及时进行正确的救治,蛇毒会迅速在体内扩散,影响多个器官的功能,导致代谢紊乱和多脏器功能衰竭,最终可能致命。因此,了解如何应对蛇咬伤的急救措施,能在关键时刻挽救生命。
如何区分有毒蛇与无毒蛇
在春暖花开的季节,阳光明媚,花香四溢,大家都喜欢和朋友们一起去郊游,享受大自然的美好。无论是在小桥流水旁,还是在绿草如茵的山坡上,亲近自然的乐趣令人心旷神怡。然而,野外的环境往往生活着各种生物,蛇就是其中之一。遇到蛇时,不要惊慌失措。蛇通常并不会主动攻击人类,保持冷静能更好地应对接下来的情况。判断蛇是否有毒是非常重要的一步。对于无毒蛇,我们可以放心,不必感到恐慌。但是,很多人对有毒蛇和无毒蛇的区别并不太了解,这就可能引发不必要的恐惧。在识别蛇的过程中,可以注意几个关键特征,比如头部的形状、体色和斑纹。了解一些常见的有毒蛇品种及其特征,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辨别。
一般人常常通过蛇的头部形状、尾巴粗细或颜色来判断是否有毒,但这种方法并不全面。单凭这些特征是远远不够的。了解更多关于蛇的习性和种类,可以更有效地保护自己。区别有毒和无毒蛇主要根据以下几点:
毒腺:有毒蛇具有毒腺,无毒蛇不具有毒腺。毒腺是由唾液腺演化而来,位于头部两侧、眼的后方,包藏于颌肌肉中,能分泌出毒液。当毒蛇咬物时,包绕着毒腺的肌肉收缩,毒液即经毒液管和毒牙的管或沟,注入被咬对象的身体内使之发生中毒,无毒蛇无这一功能。
毒液管:是输送毒液的管道,连接在毒腺与毒牙之间。只有毒蛇才具备有毒液管。
毒牙:毒蛇具有毒牙,它位于上颌骨无毒牙的前方或后方,比无毒牙长且大。
蛇咬伤后的急救措施
保持镇静:受伤后立即停止活动,避免慌乱,以防毒液扩散。尽量保留一张蛇的照片,便于医生选择合适的抗蛇毒血清。
绑扎患肢:在伤口上方5~10厘米处用绷带进行环形绑扎,注意每20分钟放松1~2分钟。确保受伤肢体保持静止,且位置低于心脏,以减缓毒液流动。
冲洗伤口:在完成绑扎后,将伤口置于4~7℃的冷水中,或在伤口周围放置碎冰,保持24小时,以减少毒素对组织的损害。用干净的水(如矿泉水或纯净水)冲洗伤口,然后在伤口处行“+”“++”形切口,深达皮下组织即可,长约1cm,以负压吸出含毒液的组织液,帮助排出毒液。
体位摆放:如果患者意识模糊,需将其头部偏向一侧或侧卧,以防止窒息。同时,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如出现呼吸或心跳骤停,立即进行心肺复苏。
尽快送医:务必迅速将患者送往医院进行对症治疗,包括吸氧、心电监护、伤口清理和静脉输注抗蛇毒血清等。
蛇咬伤后的护理措施
保持患肢低位:受伤后,应立即将患肢位置保持在心脏以下,以减缓毒液向全身扩散的速度。这有助于降低毒素的影响,保护身体其他重要器官。
早期休息与锻炼:在伤后的前3天内,患者应卧床休息,限制患肢的活动,以促进愈合。经过初期的静养后,可根据恢复情况逐渐进行锻炼。如,受伤部位相邻的关节可进行适度的伸屈运动。对于上肢受伤的患者,可尝试一些基本的自理活动;而下肢受伤的患者则应根据病情适时下床走动,以促进血液循环和康复。
饮食指导:患者应增加水分摄入,饮食以清淡、易消化、高热量、高维生素和营养丰富的食物为主。推荐食用西瓜和绿豆汤等清凉食物,可以帮助消暑和解毒。同时,要避免辛辣、燥热、腥味及油腻的食物,以免加重身体负担。
生活起居:确保患者有足够的休息时间,同时保持伤口及周围皮肤的清洁和干燥,这有助于预防感染和加速愈合。
如何预防蛇咬伤
高发期注意安全:5~9月是蛇咬伤的高发季节,应减少在野外的活动时间。
做好个人防护:进行户外活动时,要注意穿着长袖长裤,尤其在草丛和灌木丛中时,避免接触蛇类。建议携带照明工具,并用竹竿等工具敲打周围环境,打草惊蛇。
露营时注意防范:在露营时,清理周围的杂草和可能藏匿蛇类的地方,可以使用蛇粉或硫黄粉进行防范,或挖小沟以隔离营地。
常备蛇药,以防万一:内服或外服蛇药可缓解中毒症状并消肿止痛。
如果遇到蛇,不要尝试触碰或捕捉,保持安全距离:大部分蛇类在感到威胁时才会攻击,因此保持冷静,尽量绕开。如果被追逐,应向山坡逃跑,并注意观察蛇的特征,以便判断是否为毒蛇。一旦被咬伤,要立即采取紧急处理措施并尽快就医。(开化县人民医院急诊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