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个“100 ”
医疗服务能力达标率达到100
基础设施标准化率力争基本达到100
中医类别医师占比达标率达到100
二级甲等达标率力争达到100
电子病历系统应用水平达标率力争达到100
国家中医药局、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医保局、国家药监局近日印发《关于加快推进县级中医医院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提出,到2030年,县级中医医院力争实现5个“100 ”,即医疗服务能力达标率达到100 ,基础设施标准化率力争基本达到100 ,中医类别医师占比达标率达到100 ,二级甲等达标率力争达到100 ,电子病历系统应用水平达标率力争达到100 。
《意见》从完善县级中医医院设置、提升医院服务能力、强化人才队伍建设、提升医疗质量和安全、提升科学管理和治理能力五大方面,提出16项建设任务。
《意见》提出,加强县级中医医院设置,到2025年,80 以上县级中医医院力争达到二级甲等以上中医医院水平,500家左右县级中医医院力争达到三级中医医院水平。加快中医优势专科集群建设,大力推进县级中医医院“两专科一中心”建设,围绕中医诊疗具有优势的专科专病,培育一批中医特色明显、临床疗效较好、具有一定规模的中医优势专科,建设一批专病门诊。加强急诊急救能力建设,支持县级中医医院建立胸痛、卒中、创伤等急诊急救中心。到2025年,力争全国县级中医医院均规范设置急诊科;三级县级中医医院重症医学科床位占比力争不低于4 ,二级县级中医医院重症监护床位占比力争不低于2 。
《意见》要求,加强县级中医医院医共体建设,由县级中医医院牵头建立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内中医药服务标准、服务质量评价和督查标准。完善全生命周期全链条健康服务功能,加强老年病科和儿科建设,按照区域老龄和儿童青少年人口数量和比重核定老年病科和儿科床位规模,原则上三级县级中医医院应开设儿科病房,老年病科床位数不低于30张。
《意见》提出,提升中药药事保障能力,推进中药房、煎药室智能化提升,鼓励县级中医医院开展县域共享中药房、煎药室建设,依法规范开展中药饮片临方炮制;二级以上县级中医医院门急诊应能够提供2小时内急煎服务;支持具备条件的三级县级中医医院建设制剂室,研发具有当地特色的中药制剂。
《意见》要求,推进中医医保支付方式改革。一般中医医疗服务可继续按项目付费。探索实施中医病种按病种分值(DIP)付费,遴选中医病种,合理确定分值,实施动态调整。中医医疗机构可暂不实行按疾病诊断相关分组(DRG)付费,对已经实行DRG和DIP付费的地区,适当提高中医医疗机构、中医病种的系数和分值。
同步播报
新版综合医院中医药工作指南发布
近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央军委后勤保障部卫生局联合修订印发《综合医院中医药工作指南(2024版)》(以下简称“新版《指南》”)。与此前的《综合医院中医药工作指南(试行)》相比,新版《指南》新增“其他临床科室中医药能力建设”“中医药医疗质量管理”等章节。
新版《指南》指出,其他临床科室是综合医院除中医临床科室外,提供中医药服务的重要平台。应根据临床需要提供中药饮片、中成药及中医适宜技术等中医药服务。鼓励有条件的医院临床科室与中医临床科室联合建立中西医结合特色门诊、成立并管理中西医结合病房。密切与中医临床科室开展业务协作并建立完善会诊或转诊机制。对临床类别医师开展中医药专业知识轮训,使之逐步做到“能西会中”。医院相关职能部门应建立临床科室中西医结合医疗质量管理评价体系,重点评价中西医结合的方法对疾病发展主要矛盾的有效干预能力、实际诊疗过程与中西医结合诊疗方案的符合率及辨证论治的准确率等指标。
新版《指南》明确,中医药医疗质量管理应符合医疗质量管理总体要求,覆盖医院中医药临床服务全过程。有条件的医院应开展中医单病种质量管理,以常见多发病为重点,结合临床路径与单病种质量管理要求,制定中医或中西医结合临床路径和单病种质量管理指南。完善中药处方点评制度,加强中成药、中药饮片质量管理。建立健全中药临床使用不良反应监测、报告制度。(本组稿件据《健康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