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首页 版面概览
往期回顾
   
当前:13版(2024年08月06日) 上一版 下一版
卡牌娱乐 为何让孩子着了迷
□本报记者 白华宇

       近日,在中小学生之间流行的集换式卡牌娱乐引起家长热议。有媒体报道,某品牌的集换卡牌以推出“限定卡”和“金卡”作为营销策略,诱导学生反复消费甚至上瘾,有家长质疑这是否是在挑战学生群体的心理弱点。其中,有一张“小马宝莉”限定卡牌被标价20余万元,进一步激发了许多学生花几十元到上百元“博一博”的购买欲。

       那么,目前流行的集换式卡牌娱乐是否运用了心理学知识来诱导消费?家长应该如何正确看待和引导这样的娱乐行为?记者采访了成都市第四人民医院心理治疗师、物质依赖一科医疗组长赵米娜。她认为,家长应该以科学和温和的态度看待集换式卡牌的娱乐现象,并以正确引导和充分陪伴来应对新娱乐方式对学生群体的成瘾风险。

       为啥会“上瘾”

       卡牌背后有心理动机

       实际上,集换式卡牌是长期存在于市面上的娱乐方式,从多年前的“水浒卡”“三国卡”“动物卡”到如今的“奥特曼卡”“小马宝莉卡”等,其核心玩法都是收集和交换,甚至具有投资属性,包括“固定款+隐藏款”之类的营销套路也早已存在于集换卡牌的生意规律中。赵米娜告诉记者,这一系列营销套路都运用了消费者的“猎奇心理”“赌徒心理”等心理学机制,导致玩家反复消费。

       赵米娜介绍说,集换卡牌常有的限定金卡等营销套路,通常从一整盒卡牌中随机抽取卡包,玩家在拆开之前无法判断里面的卡片角色、等级,就像抽盲盒,需要“赌运气”,是一种随机性非常高的产品,从而触发人的“猎奇心理”:“拆卡过程充满了神秘感,能让人兴奋和满怀期待,会刺激大脑分泌多巴胺、内啡肽等,给人一种愉悦和满足感。”每次拆卡完成后,成功收集与否也能挑起玩家的情绪波动,激发“赌徒心理”:“如果卡牌是想要的,会觉得自己很幸运、很满足,促使再试;如果卡牌不是想要的,会感到遗憾、失落、不甘心,可能还会想再来一次。所以玩家为了集齐所有款式或者获得自己想要的款式,会不断复购,如果严重了,就会形成上瘾倾向。”

       赵米娜提醒广大家长,未成年人心智不够成熟、自控能力较弱,很容易被商家诱导、同伴影响等,所以更容易陷入集换卡牌和抽盲盒等娱乐活动,如果孩子在参与集换卡牌游戏时出现以下现象,家长应多加警惕:“如果孩子在购买卡牌上花费过多的时间、精力和金钱,难以控制购买的冲动,一旦不买就感到寝食难安或者情绪低落,或者影响了正常的学习、工作和人际交往,造成了经济压力或诱发不道德行为,都应该考虑是否有成瘾的可能性,要第一时间寻求专业的心理咨询或帮助。”

       如何应对

       强行制止不如温和引导

       那么,面对集换卡牌娱乐的吸引,家长应该如何正确应对呢?赵米娜提醒家长,如果孩子已经加入到了集换卡牌娱乐中,一味强行制止并不是最合适的做法:“卡片在孩子们之间也是一种社交的手段,孩子通过收集交换获得同龄人群的优越感或成就感。如果完全禁止,孩子和同龄人之间可能会少了很多共同话题,也有可能被同龄人孤立。” 赵米娜建议,要以科学、温和的引导和充分的陪伴为主,让孩子感受到自己被关心,了解集换卡牌娱乐背后的一些本质问题。

       赵米娜说,家长可以尝试通过孩子们能听懂的描述说清楚集换卡牌娱乐背后的运作原理,“比如告诉他们为什么老是买不到想要的那一张卡,为什么越买不到越想买,如果孩子听懂了,不仅会自我规范娱乐行为,还有可能向小伙伴分享自己了解到的东西,让更多同学更理性地看待这种娱乐方式。”

       此外,如果一时不知道如何开口,家长可以尝试参与孩子的卡牌游戏,了解其背后的动机,“如果孩子只是为了从众、炫耀,需要告诉孩子卡片是作为交流媒介使用,而不是用来炫耀的;帮助认识相关产品的文化内涵,比如‘奥特曼’为何是正义的象征、‘小马宝莉’关于友谊的故事。”或者将集换卡牌或抽盲盒作为激励孩子的手段,“询问孩子愿意为此付出多少努力,利用这个爱好跟孩子交换条件,比如完成多少家务可以买多少卡片之类。”赵米娜认为,家长可以尝试将引导孩子进行适度卡牌娱乐作为提高其生活学习能力和培养财商的机会。

       赵米娜也提醒家长,有些孩子沉迷卡牌娱乐,也有可能是难以在学校和家庭中感受到被关爱和存在感,所以通过过度的卡牌娱乐来进行消解,家长也可以尝试加强对孩子的陪伴、交流和日常行为习惯的培养,让孩子感觉到爱与尊重:“确保孩子的需要被父母关注和尊重,以良好的言传身教来影响孩子,这样能让孩子不容易过度沉迷某件事。”


       快评

       盲盒经济不应成为

       损伤孩子身心健康的工具

       卡牌盲盒被高价营销,不仅违反了相关规定,更对未成年人心理健康和价值观形成造成不良影响。市场监管总局发布的《盲盒经营活动规范指引(试行)(征求意见稿)》就提到,盲盒经营者不得向8周岁以下未成年人销售盲盒,应以显著方式提示8周岁及以上未成年人购买盲盒应取得相关监护人同意。

       卡牌盲盒不是普通商品,更非文具、玩具等未成年人日常生活需要的商品,经过炒作后价格翻几倍的盲盒更非未成年人所能识别和承受。当孩子们并非为了基本的学习需要或生活需要而购买盲盒时,相关方面就应该思考这或许已经属于超出孩子民事行为能力的活动,应当受到格外的关注和监管。

       盲盒经济是一种新兴的商业形态,但是,当它被滥用为追求暴利的工具时,就要引起高度警惕,不能让盲盒经济成为损伤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工具。为更好地保护未成年人权益,应当为其建立一道保护屏障,比如,相关部门应调查市场上卡牌盲盒存在的不法经营行为;监督线上线下经营者完善销售机制,落实“未成年人购买盲盒应取得相关监护人同意”的规定。特别是要识别个别生产者、评级者、回收转卖者的合谋,斩断这条隐藏在卡牌盲盒背后的利益链。

       保护未成年人不陷入相互攀比、浪费钱财的盲盒诱惑中,还孩子们一个清朗、健康的成长空间,十分重要。 (据《工人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