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首页 版面概览
往期回顾
   
当前:15版(2024年08月02日) 上一版 下一版
减重小贴士
□彭飘延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居民生活方式和膳食结构发生了显著变化,超重及肥胖的患病率呈现明显上升趋势。

       肥胖是指机体总脂肪含量过多和/或局部脂肪含量增多及分布异常,是由遗传和环境等因素共同作用而导致的慢性代谢性疾病。超重/肥胖造成的并发疾病与死亡风险密切相关,成为可预防疾病及失能的首要原因。最新发表的研究预测,至2030年,中国成人(≥18岁)超重/肥胖合并患病率将达到65.3 ,在学龄儿童及青少年(7~17岁)中将达到31.8 ,在学龄前儿童(≤6岁)中将达15.6 。中国不同人群和地区间的患病率及危险因素存在较大差异。未来中国超重和肥胖率还将持续增加,肥胖防控问题亟须全社会关注。

       肥胖的流行以其高昂的医疗费用为国民经济带来了沉重的负担。临床数据表明肥胖与个人年医疗支出呈显著正相关,除增加31.8 的直接医疗成本外,还增加61.8 的间接负担,特指因肥胖引起的机会成本损失,包括日常活动能力下降、工作生产力丧失、劳动时间减少和家庭收入降低。

       全生活方式管理是指对超重/肥胖者同时实施多种生活方式干预策略,主要包含饮食管理、体育锻炼和行为干预3个要素。

       建议肥胖和超重人群应在专业人员指导下进行科学减重。要学会计算或估计食物重量(必要时自备电子食物秤),学会查看食品包装上的“配料表”和“营养成分表”,了解食品所含原料和能量值。根据营养医师制定的饮食方案记录饮食,学会使用平衡餐盘进餐,运用食物交换份实现食物多样化。

       选择合理的烹调方式,如蒸、煮、炖、焖、拌等方法,少用油煎炸、烟熏、爆炒、高温烘焙等方法,学会使用控油壶和减盐勺。

       定时定量进餐,不吃夜宵,进餐宜细嚼慢咽,建议每餐进餐时间大于20分钟,避免进食过快、过量。

       减少在外就餐,在外就餐容易摄入过多的油脂和糖分,而且会不自觉增加食物的摄入量。如需在外就餐需注意合理搭配,选择低脂、低糖食物。

       减少深加工食物摄入,选择天然健康的食材。忌用富含精制糖(如葡萄糖、蔗糖、麦芽糖)的甜点及饮料,如甜面包、蛋糕、饼干、冰激凌、巧克力、奶茶等食物,适当多选用低血糖生成指数(低GI)的食物,如全谷物,豆类,芋头,山药,脱脂奶类,蔬菜类等食物。

       应尽量不食用脂肪含量高的食物,如肥肉、猪脚、五花肉、动物内脏、炖汤、油煎炸食物,可以少量食用坚果,如花生、瓜子、核桃、芝麻、开心果、腰果等。

       建议不饮酒或少饮酒,保持每日饮水量约2000ml,推荐饮用白开水、淡茶水、柠檬水、薄荷茶、花茶或绿豆汤、酸梅汤等不添加糖的无能量或极低能量饮料。

       可适当多选用膳食纤维含量丰富的食物,如粗粮、魔芋、蔬菜、木耳、蘑菇、低糖水果等。

       坚持每日监测体重,晨起空腹状态下(排便后)测体重,并做好记录。保持良好的作息习惯,早睡早起,避免熬夜。坚持运动,有氧运动天天有,每次60~90分钟,抗阻运动每周2~3次,每次10~20分钟;柔韧性练习随时做,培养兴趣,把运动变为习惯,合并心脑血管疾病、重度肥胖或减重效果欠佳者应接受专业性运动指导,遵循运动处方。

       合理的减重速度应每周1~2斤为宜,减重速度过快会带来一系列健康问题,并且非常容易反弹。减重可能会出现平台期(体重没有改变),如遇到上述情况,请及时至门诊复诊。减重需要专业的营养医师进行指导,每半个月或一个月到医学营养减重专科门诊复诊,坚持复诊3~6个月,进行营养代谢功能测试、人体成分分析,根据情况调整饮食方案。(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