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炎症性肠病,可能很多人会将其误认为是普通的“肠炎”,其实不然。随着生活水平的改变及环境的影响,以及儿科医生对炎症性肠病的认识、儿童胃肠镜检查的普及,儿童炎症性肠病的发病率呈逐年增加的趋势,炎症性肠病逐渐走进人们的视野。有数据表明,儿童炎症性肠病的发病率近十年增长12倍,而且有呈低龄化的趋势,有些炎症性肠病患儿仅1岁。因此,儿童炎症性肠病应被引起重视,如果在儿童时期能够尽早地认识、诊断及治疗,可以减少成年后严重肠道并发症的发生。那么,今天就带大家了解一下儿童炎症性肠病。
什么是儿童炎症性肠病
儿童炎症性肠病是一种慢性、非特异性、反复发作的肠道炎症性疾病,主要包括溃疡性结肠炎和克罗恩病,是消化系统的常见疾病。事实上,炎症性肠病发病机制至今不能明确,有研究认为炎症性肠病可能由基因、环境、感染、免疫等多因素相互作用所致。
儿童炎症性肠病的临床表现
溃疡性结肠炎(UC):最常发生于青壮年期,病程多呈慢性经过,多表现为发作期与缓解期交替,少数症状持续并逐渐加重,偶见急性暴发起病。饮食失调、劳累、精神刺激、感染等诱因可诱发或加重症状。临床表现为持续或反复发作的腹泻、黏液脓血便伴腹痛、里急后重,病程多在4~6周以上。黏液脓血便是最常见的症状。
克罗恩病(CD):临床表现多样化,消化道表现为腹泻、腹痛,可有血便;全身表现为体重减轻、发热、食欲不振、疲劳、贫血等,青少年患者可见生长发育迟缓;常见并发症有瘘管、腹腔脓肿、肠腔狭窄和肠梗阻、肛周病变(肛周脓肿、肛周瘘管、皮赘、肛裂等),较少见的有消化道大出血、肠穿孔,病程长者可发生癌变。除了消化道症状,克罗恩病还会表现为其他器官的一些症状及体征,如眼部发红、发痒,口腔溃疡,关节肿痛,皮肤损害,骨质疏松,肾结石等,而肝炎和肝硬化较少见。
当儿童出现不明原因的反复腹痛、腹泻、便血、体重减轻等症状,尤其是用一般的止泻、抗感染(俗称消炎药)治疗效果不好时,要考虑炎症性肠病的可能。
儿童炎症性肠病如何诊断
目前儿童炎症性肠病的诊断仍然是一大难题,由于疾病表现没有特异性,往往需要经验丰富的医生结合患儿临床表现和体征、肠镜、组织标本病理学检查、血液、粪便检查、肠道MRI或CT检查等多项检查来综合判断,在排除感染性和其他非感染性肠炎的基础上进行诊断。其中,肠镜是炎症性肠病重要的辅助检查,可以直观肠道病变的部位、特点、严重程度和活动性。同时,在镜检下取黏膜组织进行病理活检,有助于确诊以及排除其他可能的疾病。
儿童炎症性肠病怎么治疗
儿童炎症性肠病俗称“绿色癌症”,但对于该病也不应该过分恐慌,大部分情况下不影响患者的寿命,但是会伴随终身。该病确实难治,但并非不治,只要及时给予恰当的、规范的治疗及做好定期随访,多数患儿的病情是可以控制的。常规治疗包括营养治疗、水杨酸制剂、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生物制剂等,出现并发症时需要外科手术治疗。在治疗过程中可能出现病情反复,突然停药、过早停药以及随意减量药物均可能引起疾病的迅速发展和恶化,故需要坚持用药,注意长期随访。
长期随访主要由医生制定调整治疗方案,需要患儿及家属配合。检查内容主要有:1.血常规——监测是否存在贫血、感染、炎症和监测特定药物治疗所引起的副作用;2.红细胞沉降率(ESR)、C反应蛋白(CRP)——监测炎症情况;3.肝肾功能——筛查是否存在相关肝脏肾脏并发症;4.粪常规+粪隐血——了解肠道炎症及出血情况;5.必要时检查内镜、肠道CT。
临床试验研究表明,患病时间越短,治疗后诱导缓解率越高,如孩子明确诊断炎症性肠病(溃疡性结肠炎或克罗恩病),或出现反复腹痛、腹泻、不明原因便血、不明原因反复发作的肛瘘、肛周脓肿等情况诊断不明、治疗效果欠佳时,需高度警惕炎症性肠病。一旦确诊炎症性肠病,建议大家及时治疗,以免贻误最佳治疗时机。 (贵港市人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