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首页 版面概览
往期回顾
   
当前:16版(2024年07月19日) 上一版 下一版
我和我的家庭医生
□李成庚

       近日,成都市温江区柳城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收到了一封来信。写信的人是家住柳城街道北街社区的李成庚,他在信里讲述了自己与家庭医生之间从不信任到签约到信赖的双向奔赴的故事。一纸签约,感动与温暖如影随形。

       2021年初,年满65岁的我,先后数次接到温江区柳城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电话,通知我到他们中心去免费体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设备落后,医生职称低,免费体检肯定不行,要体检肯定选择‘二甲’‘三甲’医院。”因为这样的想法,我数次敷衍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打来的关怀电话。

       但是,这样被关怀着的日子一晃就是半年,柳城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生们锲而不舍的精神,让我深切地感受到“盛情难却”。2021年6月30日,我第一次走进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第一次参加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免费体检,第一次签约了我的家庭医生——代雪兰医生。

       一周后,我与我的家庭医生代雪兰有了第一次的深入交流,她非常细致地为我测量体温、血压,认真地帮我解读体检报告,态度温和而热情,话语中透着浓浓的关爱。解读完体检报告后,她又根据我的身体情况,叮嘱我要按时服药,告诉我注意用药剂量以及调整生活习惯等。代医生的热心、关爱、关心,令我非常感动。我也第一次认真打量了我的家庭医生:她虽然戴着口罩,但眼神清澈、透明,闪烁着明亮的光芒,蕴含着智慧与自信。就这样,我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固有的偏见开始有了改变。

       观念的改变并非一朝一夕。三年来,家庭医生一个又一个的温暖细节,一次又一次的关爱帮助,让我和我的家庭医生建立了无比信赖的关系。我是一名服药20余年的高血压患者,签约家庭医生后,我把门诊特殊病种从三级医院转到了柳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2021年7月中旬,我到医院找代医生开药,当她从系统中查询到我服用的一种高血压药库存不足时,立即关切地询问:“李叔叔,您的药还能吃几天?我马上帮您联系药剂科的老师,请她们尽快协调,确保您的用药。”两天后,代医生给我打来电话,告诉我可以到医院来开药了,并再三叮嘱我,要合理营养、少喝酒、少油少盐、充分休息、适当运动等。代医生的敬业精神和认真的服务态度再一次触动了我。

       有一天我出现了头昏脑涨、咳嗽、浑身无力、流鼻涕的症状,我第一时间找到了代医生。她为我测量血压、体温,查看咽喉部是否发炎,仔细地询问了我的病症。20多元药费,服药3天就安全康复了。这一次让我真正体会到小病在基层医院“不折腾”的快捷。

       2023年的某天,我淘洗“泡青菜”,久坐后突然转身闪了腰,腰部疼痛难忍。自己在家使用了“云南白药气雾剂”和止痛膏药后,未见效果。恰巧这时我接到了代医生的关怀电话,当她得知我的情况后,向我推荐了医院康复科的医生。抱着试一试的心态,我前往医院就诊,通过中医针灸、火罐、刮痧治疗,三天后我腰部疼痛症状消失,康复如初。

       这次的诊疗体验,更是让我的这份信赖从家庭医生延伸到了对社区医院的信赖,对基层就医的信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