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首页 版面概览
往期回顾
   
当前:6版(2024年07月17日) 上一版 下一版
十年踪迹 初心未改
□资阳市中心医院 唐红梅

     “时间是一只藏在黑暗中的温柔的手,在你一出神一恍惚之间,物转星移。”2024年,在医院更名为  “资阳市中心医院”的特别时刻,恍然间意识到,我竟与它有了十年不解之缘。

       在这里的每一个春夏秋冬,都有着不一样的故事在发生,时间比眼睛看得更清楚,岁月究竟沉淀了什么。十年,医院和我都在往前走,这座拥有84年历史的老院依然风华正茂,在1700多名员工的瞩目中,阔步迈入新征程。然而在岁月的流光碎影间,我永远清晰地留存着关于2013年初踏入这片土地的记忆。

       那时的儿科,还坐落在健康路老区的一楼。初次踏进病区,孩子哭闹不止的声音、家长焦虑的面庞,穿梭在每个房间的白衣、快频次的脚步,走廊上的输液杆……就是这样一幅幅的画面冲击着我的脑海。儿科医护人员都特别温柔,和孩子们对话就像慢放的动画片,不急不躁地安慰着孩子与其家属,解释着为什么会出现这些症状。在这里,我种下一颗纯真之心。我想,也许每一个患者,都像孩子一样,需要被关注,被安慰,被温柔以待。

       2013年,胸心外科刚刚从普外科分离出来,学科的精细化发展势在必行,专业的内涵与深度标志着又一个时代的到来。医院开展了第一例自主完成的心脏手术,我们为此奔走相告。徐护士长每日带领大家查房,从专业的角度让我体会到护理的价值,我们可以做的比想象的更多。到现在快速康复的发展,已离不开护理人员的每一个付出。在这里,我种下一颗认同之心。我想,我的职业是我终身的骄傲,在心里种花,人生才不会荒芜。

       2017年,在消化内科这一年也注定是我心中高光的一年。这一年,团队破冰了多个技术,在其后的3年时间里,我们几乎成功完成了所有目前消化内镜领域开设的高端技术。这是突破,更是开始。微创技术帮助区域患者将手术风险和痛苦降低再降低。在这里,我种下一颗追求之心。我想,不断学习,终身学习,才能让我们用精湛的技术为患者服务。

       2020年到2022年,这3年时光里,大家有时会感到疲惫,慢下步伐。然而,总有人间一两风,填我十万八千梦。工作群里,全院医务、后勤、职能部门的人员积极应对,可爱的人儿不舍昼夜,随时待命。那时,我种下一颗仁爱之心。我想,世界上从来没有脚踏七彩祥云的盖世英雄,只有挺身而出的平凡人。

       就是这样的一代又一代人,从青丝到白发,从青涩到稳重,在每一个角落,无论是否能被看见,都为诠释救死扶伤精神而时刻准备着。我们甚至都不知道对方的名字,我们都只是这伟大健康事业中的小人物。但只要穿上这身白衣,我们就全心投入,怀揣对生命的敬畏,在一次次危急时刻拼尽全力,从未缺席。

       漫漫白衣路,少女追光时,一生不忘,唯爱有光。救赎是责任,职业是信仰。群众一声声温情的祝福,一束束夺目的鲜花,一封封发自肺腑的感谢信,一面面鲜艳的锦旗,是我们坚守的力量。

       十年的踪迹好似一分钟能回忆完,也好似一辈子都诉说不完。一颗心在十年里,已被磨炼和沉淀。爱与被爱,守护与感恩,奉献与快乐,都是我们生命的浓墨重彩。我们热爱我们的城市,热爱我们脚下的土地,热爱我们的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