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首页 版面概览
往期回顾
   
当前:头版(2024年07月17日) 上一版 下一版
四川省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推进会在米易县召开
明年底 全域建成紧密型县域医共体

       本报讯(记者 王丹 顾钧竹) 7月16日,四川省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推进会在攀枝花市米易县召开。本次会议旨在深入贯彻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以及省委、省政府的工作安排,对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进行再动员、再部署,确保各项工作扎实推进、取得实效。省政府副省长杨兴平出席会议并讲话。国家卫生健康委体改司副司长薛海宁、基层司副司长陈凯出席会议并作指导。攀枝花市委书记张正红致辞。省卫生健康委党组书记、主任徐斌作工作部署。省政府副秘书长葛晓鹏主持会议。会议同时通过视频会议形式覆盖至各市(州)、136个县(市、区)。

       会议要求,各地各有关部门要深刻认识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将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的决策部署上来,切实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积极探索人事薪酬、价格调整、医保支付等方面的改革举措,打出政策“组合拳”,深度释放机制创新的叠加效应。建立健全监督评估机制,定期对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情况进行督查评估,确保各项任务落到实处、取得实效。到“十四五”末实现全省紧密型县域医共体既定目标,“十五五”中期健康中国、健康四川核心指标达到全国平均水平以上。

       会上,省委编办、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省医保局等省级部门负责同志分别作了发言;米易县、成都市青白江区、泸县、德阳市罗江区等9县区进行经验发言或以书面形式交流了各自在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中的工作进展、经验做法及下一步打算。

       与会人员先后前往米易县医共体管理中心、县人民医院院区、中医医院院区、儿童康复中心、白马镇分院及贤家村卫生室等地开展考察调研,全面了解米易县县域医共体建设的做法和经验。

       医共体建设

       从部分试点到全面推进

       近年来,省卫生健康委以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为总牵引,推进深化医改、促进城乡融合、助力乡村振兴连续3年纳入省委深改委重点任务清单、市(州)政府政务目标考核、乡村振兴考核、委市共建考核等内容。

       目前,全省在137个县(市、区)推开医共体建设,实现从部分试点到全面推进的顺利转段。共建成200个医共体,县域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得到重塑。推行医共体内编制、岗位、人员、经费、管理、财务、药物、信息“八统一”管理。截至去年底,51个县建成十大管理中心,精简699个管理岗位,节省运行成本4144万元。

       实现县医院综合能力提升、基层服务能力不断提升,强化医防融合,全人群签约覆盖率、十类重点人群签约覆盖率持续增长,中医药特色优势充分发挥,中医药适宜技术得到积极推广,中医药服务能力不断增强。通过省级部门配套完善人事编制、薪酬管理、投入保障、医保支付等政策,各地积极创新,如今已初步探索三种医共体管理模式。

       年底建成十大中心

       实现资源集约利用

       按照年初工作安排,在年底前,85 的县(三州75 )达到国家紧密型标准;明年底,全域建成机制顺畅、服务连续、运行高效、四方满意的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各地要聚焦目标,学“三明”、超“米易”。

       会议要求,按照省上“八统一”管理指导意见,年底前,全部建成医疗、药械、公卫等“十大管理中心”;所有县要全部建成县域影像和检验共享中心并覆盖50 以上的乡镇卫生院。明年底,检验、影像、心电、病理、消毒供应等“五大资源共享中心”全面建成;除三州外,所有县全部建成临床服务、急诊急救、高质量管理等3个“五大中心”。要按照资源集约利用原则,每个县“十大管理中心”不得重复建设、4个“五大中心”不得重复建设。

       医共体要成立药事委员会,设立处方医嘱集中审核中心、药械采供中心、药事管理质控中心,重点用好信息化手段加强成员单位临床合理用药指导、监测和评价。健全“大手拉小手”机制,安排县级医院中级职称以上人员下沉到乡镇卫生院,原则上选派1~2名人员到每个乡镇卫生院常驻服务半年以上,年底前实现派驻人员全覆盖。

       充分利用现有省全民健康信息平台、省统建基层系统、省健康档案云服务平台、省“5G+医疗健康”远程应用系统、省免疫规划系统、省重精管理系统等资源,今年9月底前实现相关业务“一网承载”,明年6月底前实现数字医共体应用“一云部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