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首页 版面概览
往期回顾
   
当前:头版(2024年07月12日) 上一版 下一版
四川五部门联合印发通知,切实减轻患者垫资压力和经济负担
全面落实重点人群“先诊疗后付费”政策

       重点人群

       指特困人员、农村低保对象、孤儿、重点三类监测对象(脱贫不稳定户、边缘易致贫户、突发严重困难户)、一般脱贫户

       医疗卫生机构

       指重点人群户籍所在地县级及以下的公立医疗卫生机构,以及通过分级诊疗程序转诊至所在市(州)的市级公立医疗卫生机构

       工作内容

       包括重点人群更新、入院手续办理、规范诊疗行为、出院费用结算


       本报讯(记者 冯若冰)近日,四川省卫生健康委员会、省民政厅、省农业农村厅、省医疗保障局、省中医药管理局联合印发《关于全面落实重点人群“先诊疗后付费”政策的通知》(简称《通知》),提出重点人群入院时不需缴纳住院押金,出院时由医疗卫生机构直接结算,切实减轻患者垫资压力和经济负担。

      《通知》明确,重点人群为特困人员、农村低保对象、孤儿、重点三类监测对象(脱贫不稳定户、边缘易致贫户、突发严重困难户)、一般脱贫户;医疗卫生机构是指重点人群户籍所在地县级及以下的公立医疗卫生机构,以及通过分级诊疗程序转诊至所在市(州)的市级公立医疗卫生机构。

     《通知》从重点人群更新、入院手续办理、规范诊疗行为、出院费用结算4个方面提出了具体工作措施。重点人群更新方面,县级农业(农牧)农村局要会同民政等部门负责对重点人群身份进行认定,主动与县级卫生健康部门(含中医药主管部门)沟通衔接,每月末更新重点人群花名册。县级卫生健康部门要及时在四川省健康档案云服务平台导入重点人群花名册,并做好重点人群属性分类标识。

       入院手续办理方面,医疗卫生机构要设置重点人群服务窗口用于入院办理和收费,并通过HIS系统或四川省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管理信息系统自动精准识别重点人群。医疗卫生机构对享受住院“先诊疗后付费”政策的重点人群,不得收取任何预交费用,出院时仅收取个人应承担的医疗费用。医疗卫生机构的入院办理或收费窗口应在重点人群入院证醒目位置标记“重点人群先诊疗后付费”字样。入院后主管医护人员要向重点人群或其家属宣传“先诊疗后付费”有关政策。

       规范诊疗行为方面,医疗卫生机构要严把入出院指征,严格按照相关诊疗规范合理检查、合理用药、合理使用耗材,坚决杜绝过度检查、过度医疗,切实减轻患者负担。医疗卫生机构原则上使用医保目录内的药品、诊疗项目和医疗服务设施项目,合理控制医保目录外费用占比。要建立重点人群住院患者处方、耗材、检查检验点评制度,加强医疗行为规范管理。市级、县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要定期组织专家对重点人群住院患者的诊疗行为进行检查指导,并充分利用医疗“三监管”平台,对不合规行为进行通报、约谈,限期整改。

       出院费用结算方面,医疗保障部门要落实各项医保帮扶政策,及时与医疗卫生机构结算并拨付资金,减轻医疗机构垫支负担。医疗卫生机构要在医保部门指导下,充分发挥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医疗救助等政策保障功能,严格执行医保支付范围和标准,合理控制政策范围内自付费用比例,要配合医保部门做好出院患者“一站式”结算。重点人群出院时一次性结清自付费用,办理出院手续。对于确有困难的农村贫困患者,出院时无法一次性结清自付费用的,可通过与医疗卫生机构签订延期、分期还款协议等方式,明确还款时间。

     《通知》还要求,建立信用约束机制和费用补偿机制。重点人群在未结清拖欠医疗卫生机构费用之前不再享受住院“先诊疗后付费”政策;严肃惩治恶意拖欠费用人员,切实减轻医疗卫生机构垫支压力,保障医疗卫生机构合法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