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首页 版面概览
往期回顾
   
当前:12版(2024年07月09日) 上一版 下一版
成都市温江区人民医院落实有限空间标准化管理
管好“小空间” 防范“大事故”
□谢小英 本报记者 方继莲

       为贯彻落实省市关于有限空间管理的相关要求,成都市温江区人民医院通过“一梳、二排、三管”,不断落实有限空间管理标准化建设。“一梳”即制度梳理;“二排”即点位排查、风险排查;“三管”即评估严管、审批严管、作业严管,推进有限空间作业制度化、标准化、规范化建设,有效筑牢医院安全生产防护网。

       加强制度建设

       医院作为医疗服务人员密集的重要场所,其安全管理直接关系到医护人员和患者的健康与生命安全,织密有限空间管理的“责任网”是确保医院安全生产和运行的关键举措之一。随着成都市温江区人民医院2020年搬迁后,医院管道、通风系统、电梯井、化粪池、污水处理设施设备较以前明显增加,随之而来的有限空间管理点位也相应增多,如何有效管理有限空间,成为医院后勤及安全生产的重要难题。医院根据《工贸企业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管理与监督暂行规定》的相关规定,修订了《医院有限空间作业审批制度》《医院有限空间辨识手册》《医院有限空间作业流程》《医院有限空间救援应急预案》,实现有限空间作业物理隔离、双重监管,从制度和硬件措施上形成有限空间作业安全双重保险。同时结合《四川省安全生产委员会办公室关于在我省工贸企业推行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管理“七必须”的通知》《成都市有限空间作业安全防范措施》《区卫健局进一步加强有限空间作业风险防控专项工作实施方案》等相关要求,不断修订完善制度,让制度更完善、更有效。

       全面梳理排查

       医院根据《成都市安办关于印发重点行业领域有限空间安全操作规程和通用规定的通知》以及《温江区卫生健康系统有限空间作业指导手册》,邀请专家现场指导,围绕地上、地下有限空间、密闭设备等3种类别,以及中毒、缺氧窒息、易燃易爆等3种主要风险,组织开展起底式摸底排查,对所有可能涉及有限空间作业的场所和设备进行全面识别和登记,明确其位置、类型、用途和潜在风险,定期更新有限空间台账,同时根据危害因素的种类和程度,评定每个有限空间的风险等级,制定相应的管控措施。通过梳理,建立健全医院2024年有限空间台账,梳理出涉有限空间作业点位126处。

       坚持重点防护

       医院按照安全隐患双预控管理机制,对有限空间作业进行了分级分类管控,针对中毒、缺氧窒息、易燃易爆等主要风险,分类制定管控措施和操作规范,通过现场定时督查、巡查等方式以及利用监控等技防措施,对院内有限空间作业进行实时管控。结合医院有限空间作业的特点,根据《医院有限空间作业审批制度》《医院有限空间辨识手册》《医院有限空间作业流程》《医院有限空间救援应急预案》等规章制度,加强医院有限空间作业的风险辨识、作业审批、人员培训、作业通风、毒害检测、防护配备、作业监护和应急救援等环节。

       针对有限空间作业情况召开医院有限空间作业岗位培训会议,邀请安全专家围绕有限空间场所的风险辨识、现场作业要点和安全管控、安全防护设备和应急处置等重点内容,作业前完善有限空间作业审批程序,作业中严格执行“先通风、再检测、后作业”要求,作业后认真开展梳理分析,不断总结完善持续改进。

       有限空间作业的安全管理需要从风险排查、教育培训、服务指导到作业流程、装备准备、应急救援等环节严格把关,才能织密有限空间作业的“安全网”,确保作业人员的生命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