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首页 版面概览
往期回顾
   
当前:8版(2024年07月02日) 上一版 下一版
成都市第四人民医院钟静助力丹巴县建立重精防治体系
成都医生化身高原群众精卫“摆渡人”

在川西高原上,丹巴县宛如一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群山的怀抱中。然而,在这片美丽的土地上,医疗资源却相对匮乏,其中精神卫生更是亟待关注与加强的关键领域。2023年6月,成都市第四人民医院选派精神科医生前往丹巴县开展组团式帮扶,急性精神科五病区的主治医师钟静在说服了家人以后,主动请缨前往。这一刻钟静已经期盼了许久,这一次她终于能够把心中所想化为脚下之行。


心之所向

让偏远地区精卫患者接受规范诊疗

在成都市第四人民医院长达16年的职业生涯中,钟静见到了无数来自全国各地的精神疾病患者的病痛与挣扎。来自偏远地区患者的遭遇更是深深地触动着她的内心。

这些患者往往在被精神疾病困扰了数年之后,由于国家帮扶政策的帮助,才有机会来到成都接受治疗。很多患者病程过长,未能在早期得到治疗,因而治疗效果相对较差,重归社会的道路也因此异常艰难。而那些治疗效果较好的患者,在返回家乡后,当地缺乏专业的精神卫生服务,病情出现轻微波动时,无法及时得到调整和治疗,病情可能会再度加重。

每当回想起这些,钟静都会深感惋惜。她常常思考:如果那些偏远地区有专业的精神卫生服务,那么这些患者就能得到更早、更有效的治疗,他们的生活质量也能得到更好的保障。

精卫“摆渡人”

让丹巴患者有病可医、良药在手

终于将心中所想化为脚下之行的钟静,在到达丹巴县人民医院后就马不停蹄地投入工作——第一时间着手建立精神卫生门诊,引进精神心理系列评估量表,让诊疗更有客观性;积极开展传帮带工作,向院内医生传授识别和处理精神心理问题的技巧,有效提升整个医疗团队的专业素养;深度参与院内的会诊工作,与内外科医生紧密合作,共同筛查和识别抑郁、焦虑等精神心理问题患者。

在坐诊过程中,钟静发现丹巴县许多病情稳定的患者因为无法在当地购买到所需药物,不得不长途跋涉到成都取药。杰大爷(化姓)是丹巴县的一名焦虑症患者,他曾在成都市第四人民医院住院治疗,需要长期服用相关药物,但返回丹巴后发现当地没有此类药物。“到成都取药至少要两天,车费和住宿费要接近500元,实在是太贵了。”杰大爷的家属对钟静说。

面对这一问题,钟静第一时间想到了成都市第四人民医院的互联网医院服务——患者可以在线问诊和开具药品,药品能够通过快递直接送到家门口。钟静手把手地教杰大爷的家属如何操作,在之后的复诊中,杰大爷的家属说:“这个互联网医院太好了,现在药吃上了,钱也少花了。”

高原巡诊

协助丹巴县建立重精防治体系

钟静说:“除了能主动前往医院就诊的患者外,还有一些精神障碍患者由于疾病、距离偏远等因素不能就诊,对于这种情况,医生要主动地动起来服务患者。”在帮扶过程中,她协助丹巴县建立了重精防治体系,使各乡镇卫生院完成了六大类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的随访管理工作,将每个患者都登记在册。

在对患者的随访中,钟静多次面临高原反应的挑战,在身体不适的情况下,她坚持走访了巴底、甲居、丹东等多个乡镇,上门了解患者病情,为患者调整治疗方案。她还深入各个乡镇,开展了近20次义诊活动,为当地居民群众进行了精神心理健康、睡眠障碍、焦虑抑郁等方面的免费咨询。她说:“当我看到患者的病情得到改善,看到这些家庭笑脸的时候,我觉得一切都很值得。”

在这一年里,钟静用一颗仁心和一步一脚印的行动,为高原上的患者带去了精神卫生治疗和康复的希望,在丹巴县的精神卫生事业发展中留下了坚定而执着的印记。

 (李京 钟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