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首页 版面概览
往期回顾
   
当前:7版(2024年07月02日) 上一版 下一版
成都市第七人民医院急诊医学科主管护师黄华:
急救不仅是工作,更是一份事业

       在分秒必争的医疗战场上,护士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在许多医院,他们已经成为救护车、手术室、重症监护室等“急、难、险、重”护理岗位上不可或缺的力量。

       2009年,黄华成为一名急诊护士,目前是成都市第七人民医院急诊医学科主管护师。这15年来,他是如何一步步实现“护你周全,士当无畏”的?

       从救护车到急诊室  护你周全

       医院急诊科的门外是生活,门内是生命,这里的24小时蕴含了人间悲喜、世间百态。在这个科室里,医护人员一周7天,一天24小时,全天候在线,但凡接到“120”急救电话,就要出诊。他们,每天要进行8到10小时的高强度临床工作。

       在黄华的急诊护士生涯中,他参与急诊抢救50000余次,救回来了突发心梗的老人、车祸导致残肢断臂的路人、中毒的少女……挽救了无数个生命。

     “急诊的病人一点都马虎不得,护士必须随时巡视排查隐患,而且反应一定要快。”黄华回忆,一次夜班时救护车拉着一场小型车祸事故中的患者进入科室,其中一位约40岁的女性患者胸口、肋骨等其他地方都没有看到明显的出血,且患者闹着说想赶紧离开医院。“当时我在分诊台前看到她想走,赶快把她安置到抢救床上,安抚她的情绪,看她身体内部有没有问题——要是体内出血,可是要命的!在反复劝说下,患者终于同意做腹部B超检查,也因为我的坚持,在B超检查中发现,她脾脏已经破裂,盆腔有积血。”

       这只是急诊科日常排除患者生命危险的一个工作缩影而已。

     “病人通常不知道发生了什么,有多危险,但我们知道。比如,脾脏是腹腔内脏中最易受损伤的器官,一旦发生出血,很难自行止住。因此,脾脏即便是轻微破裂,失血速度较慢,也需及时救治,不然会危及生命。”黄华说道:“护士们付出了多少,我们不会告诉病人,只希望他们能够理解我们的工作。”

       从国内到国外  士当无畏

       当你读到这里或许已经习惯了黄华的急诊护士身份,但他的身份远不止于此。

       2015年4月25日14时11分,尼泊尔发生8.1级地震,造成了严重的人员伤亡。强震后的第二天,中国政府向震区派出首支医疗队——由60余名医务人员组成的国家(四川)紧急医学救援队,黄华是救援队队员之一。而这,就是黄华的另一个身份——有丰富地震救援经验的紧急医学救援队员。

       到达地震灾区现场,救援队开诊不到半小时,村民已经挤满了简易医院前的那一小片空地。

       分诊台成了最拥挤的地方,黄华和医生开始了最繁忙的预检分诊工作。他负责治疗的第一道关——分诊,询问病情、做初步的检查,确诊后将病人分流给专科医生。黄华讲道:“精准识别重症伤员,是灾害救援中的关键,要求两分钟内准确判断出伤员的受伤程度,确定需要转院的重症伤员。”

       例如,他当时看到一位个子1.5米不到的老人,看起来虽没有外伤,但是他并未松一口气,反而仔细探查老人身体疼痛反应、脸色、胸腔声音反馈等。果然,从这些症状里,黄华高度怀疑其多发肋骨骨折、血气胸。“如果出血量较多,可能会导致休克,情况十分危急。我立刻叫来胸外科医生一起确诊。”胸外科医生到达现场后进行胸腔闭式引流,大量红色血液瞬间装满了整个引流瓶,并且还有血液持续引流出来。经过急救处理,老人病情逐步稳定下来。

       据统计,这支紧急医学救援队在尼泊尔重灾区杜立克连续工作的13天里,共救治伤员694人,开展各类手术284台次。

     “现在,我在家里、单位都随时准备好了2个装满行李的出行包,短途用小包,长途带大包,只要收到救援队通知,15分钟内就能立刻出发。”黄华分享了一个自己的职业小习惯,而这样的习惯显然不是一次就能养成的。除了尼泊尔地震,在宜宾长宁地震、甘肃积石山地震等灾情发生后,都曾出现过他的身影。

       不分白天黑夜深耕急诊科15年,院外还身兼紧急救援队教官身份,常年与时间赛跑的黄华每一步都走得很踏实,他的内心始终保持着一份骄傲。这份骄傲源于他对职业的认可和忠诚。黄华认为,有些职业可以只当工作,但是急救不行,这是一个抢救生命的事业。“护你周全,士当无畏。”无论在急诊室还是灾害现场,他一直冲锋在前。 (张力郁 医院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