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首页 版面概览
往期回顾
   
当前:8版(2024年06月19日) 上一版 下一版
正确应对期末考前焦虑

       随着期末考试临近,到医院精神心理科就诊的青少年多了起来,他们都出现了考前失眠、注意力不集中、发脾气、手抖、心慌、出汗、大脑一片空白、坐卧不安等现象。这些是考前焦虑的表现吗?家长遇到孩子心理问题需要怎么干预?

       考前焦虑正常吗

       这个学期,初一学生小鹏(化名)的妈妈发现,孩子做作业注意力不集中,为他辅导功课,孩子还出现莫名烦躁。随着期末考试的临近,孩子甚至出现不想上学的念头,这可急坏了家人。

       于是,在父母的陪同下,孩子来到杭州复旦儿童医院精神心理科。经过医生仔细问诊后,得知小鹏成绩一直名列前茅,并对自己要求非常高,他很害怕自己在考试中发挥失常,而父母经常不理解他,并说:“这有什么好紧张的,你正常发挥就行了。”

       杭州复旦儿童医院精神心理专家李梅说,这类孩子是完美型,因为对自己的要求过高而害怕不能达到,因没有进行正确的家庭引导而导致心理偏差。李梅为小鹏进行了心理疏导、家庭亲子沟通模型建立,并配合物理治疗。干预1周后,小鹏开始舒缓情绪,并重新返校,家庭亲子关系也得到改善。

       李梅指出,引发焦虑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遗传因素:研究表明,焦虑症具有一定的遗传倾向。如家族中有焦虑症患者,那么其他家庭成员患焦虑症的风险会相对较高。

       外部因素:生活中各种压力或人生中的突发事件等都可能是焦虑的来源。如学业、社交、家庭等方面的压力或遭遇重大事故都可能导致焦虑。

       自身因素:具有某些个性特征的人更易焦虑,比如完美主义、敏感等,他们更容易自我怀疑、担心未来、害怕失败等。

       相比起儿童和成年人,青少年更易感到紧张和焦虑。考前焦虑是现实性焦虑,适度焦虑有益于发挥,而过高的焦虑会令孩子出现注意力分散、头脑空白、脑子转不动、缺乏思路等思维阻抑现象。这样的孩子有必要在考前做一些心理调适,必要时可以寻求心理治疗师的帮助。

       青少年心理问题并不单纯

       李梅介绍,当前青少年心理问题,主要集中在学习障碍、网络成瘾、人际关系和焦虑抑郁等方面。如果不早干预,就会严重影响孩子的身心健康和未来,甚至影响终身。

       可这些心理问题,不单纯是孩子的问题,往往反映的是一个家庭存在的问题,如家长对孩子的关注不够、跟孩子的交流沟通不畅、对孩子的学习教育方法不对;或者家长自身没有树立起好的榜样,或对孩子关注过多、控制过多,导致孩子产生逆反心理,得不到应有的尊重和信任,有的孩子还会到网络等虚拟世界里寻找乐趣和自由,出现多种心理问题。

       如果儿童青少年身上出现这样的信号,可能是在发出求救信号,家长可以从这几个方面观察孩子的变化:

       生理变化。发现孩子出现不想吃饭、暴饮暴食、吃完又吐、失眠早醒、内分泌紊乱等情况。

       情绪变化。发现孩子由活泼开朗变得多愁善感。

       行为变化。发现孩子行为与此前明显不同。

       学业变化。发现孩子上课注意力不能集中、听不进去。

       人际关系变化。发现孩子没有朋友,或同学关系发生明显变化时,要重点关注。

       一般来讲,孩子出现情绪问题两周以上,家长就要正视孩子存在心理问题的可能性。家庭是青少年心理健康成长的重要“土壤”,李梅提醒家长,家庭如果没有及时引导,反而采取了偏激的教育方式,则更容易适得其反。

       要为孩子营造舒适的成长环境,在亲子关系良好的家庭,孩子会向父母敞开心扉、倾诉烦恼,及时化解负面情绪。家长也要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学习目标,此外,家长也要合理培养孩子的其他兴趣爱好,让孩子张弛有度,和孩子一起成长、努力。

       孩子出现心理问题如何干预

       在发现孩子出现心理问题时,父母应多加关注并及时与孩子沟通,倾听孩子的想法给予建议,多陪伴孩子,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情转移注意力,一旦程度加重,则需寻求专业医生的帮助。

       跟孩子的朋友、同学了解孩子最近的心理状态,是否发生了什么事情导致孩子出现情绪的异常反应。

       主动跟孩子交流,了解孩子的内心状态,鼓励孩子表达内心的感受,可以询问孩子是否需要父母和老师的帮助。

       如果孩子表现出抗拒也要尊重孩子的意愿,也可以跟专业心理老师交流孩子的情况,请求心理老师及学校给予帮助。

       孩子出现心理问题,父母要理性地接受:“孩子是真的病了!”它像躯体疾病一样,需要积极治疗,要积极地帮助孩子寻求专业医生的帮助。

       对未成年的孩子,父母最好陪同一起去见精神心理医生,一起了解孩子的病情进展、药物以及心理治疗的效果,根据病情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同时,家长还应该注重自身的心理健康,以身作则,为孩子树立榜样。只有通过大家的共同努力,才能为青少年营造一个更加健康、和谐、支持性的成长环境,让他们健康快乐地成长。

 (杭州复旦儿童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