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首页 版面概览
往期回顾
   
当前:8版(2024年06月11日) 上一版 下一版
不叛逆的孩子 家长更需警惕

     “孩子一天到晚凶得很,现在就这个样子,以后走上社会还得了!”

     “以前那么乖的孩子,现在不好好学习,追星、贪耍,好像还早恋了,完了完了!”

     “医生你不晓得,我们孩子叛逆起来,真的只想每天打一顿!”

       ……

       其实,孩子突然到来的叛逆,家长们完全不用那么担心和焦虑,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心理卫生中心医生要告诉大家,叛逆的出现对孩子来说是件好事,表示他们在成长。反而是家长们对叛逆的长期错误认识,该好好重新学习一下了。

       误区一 孩子叛逆是件坏事

       早恋、不想学习、追星、跟家长唱反调、不听话、爱顶嘴、自以为是……这些孩子在青春期叛逆的表现,随便哪一样都能让家长们头疼,更不用说有的孩子叛逆起来还是这些表现的集合。所以,一说起叛逆,多数家长都会认为这是麻烦、难处理的坏事。但华西心理医生要告诉家长们,孩子突然出现叛逆,真的是件好事。

       1.证明孩子在长大

       从人的个体角度来看,进入青少年时期时,体内会大量分泌各种激素,如生长激素、性激素等,由于其分泌过快,使得孩子的外表与心理发生改变,随之作为独立个体的自主意识增强,进而对外界开始形成独有的看法。

       这个时候,叛逆心理和行为的产生,就是源于青少年的一种心理倾向——强烈的成人感。他们希望自己能像成年人一样得到他人尊重,像成年人一样作出决定,最终成为一名“成年人”。而在此过程中,就会出现不认同父母观点、挑战权威甚至盲目模仿等情况。

       2.证明孩子思维能力在提升

       叛逆的孩子一般还有让家长抓狂的两个特点,就是爱顶嘴和唱反调,你说一句他可以还十句,你喊往东他偏要往西。

       家长们火冒三丈的同时,也可以换个角度想想,这不是正好说明了他们在锻炼思维能力吗?顶嘴就是孩子们在“思辨”,唱反调也有可能是在“求异”。因为逆反心理反而会出现好奇心,从而产生求知的动力,如果稍加引导,这未尝不是一件好事。

       3.促使孩子建立自我同一性

       自我同一性,也称为自我认同,是心理学中人格理论的一个专业术语,简单来说,就是把青少年“众多的人格”统一起来,形成一个比较稳定的人格,而这个人格是受到自我认同的,建立自我同一性对每个人来说都非常重要。

       孩子从儿童进入青春期后,个体意识分化为理想的自我和现实的自我并达到统一,为此要么努力改变现实自我,使之与理想的自我一致;要么修正、改变理想的自我,使之符合现实的自我。如果在此过程中,没有达到两者的统一,建立自我同一性失败,可能导致自我同一性的混乱,甚至会妨碍人格的正常发展。

       所以从这个角度来看,青春期叛逆的孩子虽然有一些不符合大人喜好的语言和举动,但也是他们探索自我的一种方式,可以帮助他们建立自我同一性,顺利地进入成人期。

       误区二 叛逆只有青春期才有

       很多人都以为叛逆这件事一般只在青春期才会出现,在其他年龄段出现叛逆的行为就容易被家长们归为“不乖”“不听招呼”“学坏了”的行列。事实上,叛逆并不是青春期独有,光是0~18岁可能就有三个阶段的叛逆。

       第一阶段

       在1.5~3岁左右。这个年龄段的孩子突然就有了脾气,让父母难以接受,还有点抓狂,比如喊他不要去摸插线板,偏要去摸,叫他不要乱丢东西,偏要什么都丢……

       其实这就是很多人的第一个叛逆期,是自我意识开始出现的结果。不过因为每个孩子不一样,也有“天使宝宝”没有那么明显的“叛逆”,家长就没有那么明显的感受。

       第二阶段

       在7~9岁左右。这个时段的孩子在身心发展的基础上开始认字、学习,在学校中接触到更多的人,社交行为更加凸显,自我意识就更强,会出现做事拖拉、不想学习、争辩、顶嘴、不愿意和大人分享小秘密等情况。

       第三阶段

       在12~18岁青春期阶段,就开启了家长脑壳最痛的青春期叛逆之路。由于社会经济的发展,现在的孩子家庭条件好,长见识的机会多,通过网络接触花花世界的时间较早,有的早熟孩子从10岁起就步入了青春期,叛逆也就自然可能会提前。

       误区三 乖娃娃没有叛逆期

       很多医生听到父母在吐槽——叛逆的孩子真的太气人了,要是没有叛逆期该多好!

       华西心理医生要在这里认真严肃地告诉所有家长,比起有叛逆期的孩子,没有叛逆期的孩子才更该让人担心。

       如果有家长认为自己的孩子从来没有叛逆过,要么是忽略了孩子的一些叛逆隐形表现,要么就是你的孩子叛逆期还没到。

       在心理咨询过程中,我们也见过考上名校的大学生突然决定要退学的,父母安排好出国留学的孩子却某天中断与家里联系的,也有一直以来品学兼优的乖娃娃在脱离家庭后判若两人的,还有三四十岁才出现叛逆的中年人……

       其实,这些滞后叛逆或二次叛逆的出现,有可能跟他们在该叛逆的时候没叛逆、没足够叛逆有关。

       再举个例子,之前我们讲了建立自我同一性的重要性,但有部分孩子由于家庭保护得太好,自己过于听话,出现了同一性早闭,具体表现为非常听话、不惹事、不叛逆。这样的乖娃娃由于没有建立对自己的认同,容易缺乏主见、丧失目标,在以后遇到压力和变化时,可能会选择逃避,受挫能力也比较差。

       家长怎样应对

       2岁的叛逆能忍,12岁的叛逆难扛。

       做父母最气人的时刻,就是孩子到了青春期,努力想要适应孩子成长的变化,可是常常热脸贴冷屁股。

       那么到底该怎样和青春期叛逆的孩子相处和交流,和他们一起度过这段时间,一起在叛逆中成长呢?来看看下面3点。

       1.理解叛逆

       青春期的孩子自主意识强,有着独立、批判的思维,容易公开反抗父母、老师等的权威,这一时期的孩子已经不像儿童一样容易被管住,如果此时因为方式方法不对发生矛盾,反而会激发他们的逆反心理,让矛盾加剧,让叛逆升级。

       所以对家长来说,重要的是调整应对态度,不把叛逆等同于不听话、不配合,更不等同于对自己威严的挑战,而是肯定叛逆的积极作用,肯定孩子思辨、探索的能力。对了,还有部分孩子的叛逆或许是在寻求家长的关注,家长们也可以考虑是不是最近对孩子的陪伴和关心不够。

       2.孩子真的长大了

       在没有完成自我认同的人中,多数都拥有强势且独断的家长,这部分家长认为自己是父母,就应该要主导孩子的一切,从吃穿住行到学习再到社交,都该父母说了算,随时把“我吃过的盐比你走过的路多”“都是为你好”这些话挂在嘴边。

       如果你是这样的父母,随着孩子不断长大,你们真的要学会及时调整自己的角色,学会放手,应该从起主导作用的教养者转变成非主导地位的陪伴者。

       以亲情为基础的陪伴,就意味着是一种平等关系,也就是说,孩子的意见你要听,也要尊重,做决定的时候要与孩子商量,要把孩子当成一个独立的人,而不是家长的附属。

       3.叛逆有度

       虽然前面我们一直在说叛逆的好话,但叛逆并不全都是对的,更不意味着家长就可以放任自流。比如当孩子的叛逆行为已经出现严重越线甚至违法情况时(如涉黄、涉赌、涉毒),家长要坚持原则和底线,必须及时制止及干预,有的孩子的叛逆行为表现出明显的心理问题,家长们也要正视,及时带孩子去医院寻求专业人士的帮助。

       4.父母真的该“断奶”了

       在我们心理咨询门诊上,医生们感受更多的是,家长的问题往往比孩子更严重。面对叛逆期的青春期孩子,部分家长很难接受孩子已经长大,脱离自己掌控了,所以会过度干预,反而让矛盾更激化,所以家长们,在这个时候就该考虑自己是不是也该“断奶”了。(四川大学华西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