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6月14日,是世界献血者日,无数爱心人士都准备参加献血活动,为了确保献血者的身心健康,以及献血当日成功献血,需要关注一下献血前后的注意事项。
献血前的身心调节
1.心理调适:献血前需要了解献血知识,特别是对身体的影响和献血的安全性,便于保持轻松、愉快的心情,避免过度紧张或恐惧。
2.身体调节:一是饮食调整,献血前三天,清淡饮食,可以适当摄入含铁、蛋白质等营养物质的食物和足够的蔬菜和水果,补充身体所需的维生素和矿物质;二是休息充足,献血前三天保证充足睡眠,避免熬夜或过度劳累,提高血液质量;三是避免服药,献血前一周内尽量避免服用任何药物(除医生开具的必须按时服用的药物外),以免影响血液质量。
3.不适合献血的人群: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规定以及对献血者、受血者健康的保护,以下人群属于不适合献血人群:按照年龄小于18周岁大于55周岁老年人;男性体重低于50kg,女性体重小于45kg以及孕妇和哺乳期妇女;存在健康问题人群,主要包括血液系统疾病、传染性疾病、心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过敏性疾病或免疫系统疾病、长期使用某类药物(如免疫抑制剂和化疗药物等)、近期接受手术或大型治疗、精神状态不稳定等情况人群。
献血中的观察与应对
在献血过程中,因个体差异,存在以下情况,应停止献血且平卧位休息,根据症状强弱程度采取必要的救治方案:
1.出现头晕、心慌、冒汗、贫血、短暂性晕厥等。通常与过度紧张有关系,必要时可以给予吸氧,做好心理疏导,一般情况下24小时可自行恢复。
2.出现恶心、呕吐。这种偶见的反应通常稍加休息即可恢复,若呕吐不止,可辅助镇静药或针灸治疗。
3.出现肌肉痉挛或抽搐。如出现强直性痉挛,可将献血者固定在采血椅或床上,保持呼吸道通畅,口腔内放置牙垫,避免自我伤害,及时召唤急救医师。
4.出现血肿。立即停止献血,拔针后用力压住针刺位置,直至渗血停止。在针眼及周围部位涂上消毒剂或消炎药膏,并贴上胶带或棉签,嘱其保留24小时。
5.误刺动脉。立即抽出针头,停止献血并在穿刺部位施以重压15分钟以上,将手臂上举至心脏水平以上位置。出血停止后缠上绷带保留4~6小时。
献血后的注意事项
1.不良反应的观察。献血后,少量人群会出现头晕、面色苍白、身体乏力、心慌气短、局部疼痛等情况,这些不良反应大多是暂时性的,经过适当的休息和营养补充,能很快得到恢复。但献血者如果出现持续的不适症状或反应严重,建议及时就医。
2.自我恢复调节。一是补充营养。避免在献血后立即食用过于油腻或辛辣的食物,可摄入动物肝脏、瘦肉、蛋类等含铁量高的食物和蛋白质、维生素,促进身体恢复。二是休息充足。献血后要注意休息,避免剧烈运动和过度劳累,充足的睡眠有助于身体恢复和血液再生。三是保护针口。针口避免沾水或污染。可以使用消毒棉球轻轻按压针眼处,防止渗血或皮下淤血。
3.保存好无偿献血证。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规定:公民临床用血时只交付用于血液的采集、储存、分离、检验等费用;无偿献血者临床需要用血时,免交前款规定的费用;无偿献血者的配偶和直系亲属临床需要用血时,可免交或者减交前款规定的费用。因此无偿献血后,应保存好献血证,以备将来不时之需。(南充市红十字中心血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