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首页 版面概览
往期回顾
   
当前:15版(2024年05月22日) 上一版 下一版
骨折病人压力性损伤的护理及预防
□李怡

       骨头摔断了,疼得让人慌乱不已。这时,患者心里老是会想:“骨折了还能不能好好走路?能不能拿东西?手术能不能顺利进行?”面对这些专业问题,我们往往忘了另一个简单但关键的护理问题——压力性损伤。这事儿只要稍微上点心就能预防,而一旦忽视,很可能给生活带来麻烦,甚至造成致命伤害。

       压力性损伤需重视

       首先,顾名思义,压力性损伤就是身体出现了损伤,值得引起我们重视。其次,它的好发部位竟然是柔软的皮肤组织,这也让我们的传统观念受到颠覆,人们不禁感叹,这也太隐秘了吧。最后,我们之所以不得不重视压力性损伤,其最主要的原因是:压力性损伤一旦被发现,伤害往往已经发生,皮肤组织已经发生了难以想象的不同损伤分期,特别是第六期难以分期压力性损伤期,后期护理是非常复杂的,因此,早发现早预防非常重要。

       压力性损伤的分期

       压力性损伤的发生,要具备以下条件:压力、摩擦力、剪切力;皮肤长时间受压,尤其是枕部、肩胛部、肘部等骨突部位。如何来识别压力性损伤到了第几期呢?大家可以按以下分期去排查。

       第一期:皮肤是完整的,在骨隆突的局部区域有红色,压之不褪色,颜色与周围组织不同。

       第二期:表皮和真皮缺失,伤口的底部是粉红色的,在临床可表现为粉红色的擦伤、完整的或开放或破裂的充血性水泡,或者表浅的溃疡。

       第三期:全层伤口,失去全层皮肤组织,除了骨、肌腱或肌肉尚未暴露外,可见皮下脂肪组织,有坏死组织脱落,但坏死组织的深度不太明确。可能有潜行和窦道。

       第四期:全层伤口,失去全层皮肤组织伴骨、肌腱或肌肉外露。局部可出现坏死组织脱落或焦痂,通常有潜行和窦道。

       可疑深部组织分期:局部皮肤完整,可出现颜色改变成紫色或褐紫色,可有充血的水疱,组织损伤可能难以检测出,清创后才能准确分期。

       难以分期:全层伤口,失去全层皮肤组织,溃疡的底部腐痂(黄色、黄褐色、灰色、绿色和褐色)和痂皮(黄色、褐色或黑色)覆盖。

       压力性损伤的预防

       那么,究竟哪些患者需要预防压力性损伤呢?答案是每一位患者都需要。轻症的患者自行活动,重症的患者在医护人员和家属协助的情况下被动活动。

       减压是预防压力性损伤的关键。拒绝压力、摩擦力、剪切力这些造成压力性损伤的“元凶”。正常的毛细血管内压力为12~30mmHg,当局部压力>30~35mmHg,持续2~4h,即可引起压力性损伤。有研究表明,一个鸡蛋每平方米的局部压力大概是70mmHg。这意味着一个鸡蛋在皮肤上放置大约1~2小时即可能诱发局部皮肤的压力性损伤。更何况骨折时,人们为了减轻疼痛,往往长时间维持“保护性限制体位”,应激性地减少甚至拒绝翻身。殊不知这样的观念往往害苦了骨折的患者。有时候往往骨折都进入恢复期了,可以用助行器下地走路了,而压力性损伤却还停留在持续数月乃至更长时间的换药上。而且大的损伤往往还需要外科介入,三至四期压力性损伤的患者,不仅要承受清创的疼痛,还要长期保持该部位的腾空,陪护人员的工作量也不容小觑。

       保持合理充足的营养。尤其是老人、小孩、瘦弱的人群,皮下脂肪较薄,皮肤抗压能力欠佳。因此,要注意保持充足的,合理的营养摄入,保障皮肤的抗压能力。

       选择适宜的减压装置。这样能够有效地避免压力性损伤的发生。家用的软枕就是很好的选择。不推荐过度充盈的垫圈,避免局部再次受压。此外,棉垫,翻身枕,减压水垫,都是很好的选择。

       控制理化因素的刺激。及时擦净汗液、大小便,避免局部皮肤长期受到理化因素的刺激,可以为皮肤的健康保驾护航。 (四川省骨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