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首页 版面概览
往期回顾
   
当前:12版(2024年05月22日) 上一版 下一版
天天吃素 血脂就不会高了?

       传言:

       很多人认为,血脂高,就应该少吃肉、少吃油,多吃素,甚至只吃素食。

       分析:

       这种说法并不正确。

       只吃素不一定能降血脂,而且可能会造成蛋白质缺乏。实际上,肉类不仅藏在肥肉里,一些看起来的素食,如蛋糕、瓜子等食物,本身就含有很高的油脂。此外,煎、炸等烹饪方式,也会给食物带来很多的油。如果摄入碳水化合物过多,我们身体也会合成甘油三酯,这是血脂的重要组成部分。肉类是我们重要的蛋白质来源,我们不要把肉类当成洪水猛兽,要遵循医生的建议,均衡膳食。

       高血脂作为“三高”之一,是我们最熟悉的陌生人。说熟悉,是因为血脂高的人太多了,3个人就有一个(总体患病率达35.6 ),说陌生,是因为很多人对血脂了解并不多,不知道该注意些什么。有些人觉得天天“吃素”,血脂肯定就能降下来了。其实不然,有的虽然天天吃素,血脂仍然很高,这是为什么呢?

       素食也含有脂肪

       有些食物本身脂肪高:说到油脂很多人都只想到肉。但其实,脂肪几乎存在于饭桌和餐间的绝大多数食物里,比如各类糕点饼干、零食点心,瓜子、花生、核桃等坚果和其他小零食,全都含有脂肪,而且这些食物有的本身脂肪含量就不低。所以不少人即使三月不知肉味,但其实油脂却没少摄入。

       有些烹饪方式很高脂:炒菜、油炸、油煎等烹饪方式本身就会用到不少油。尤其是反复油炸时,油脂被加热到冒烟,会产生反式脂肪酸。就是我们通常说的“坏脂肪酸”,它能让血管长斑块,甚至堵塞血管导致心梗脑梗,危害更大。

       食物中的“隐形油”:时间就像海绵挤一挤总会有的,油也如此。有些食物中空洞很多,这些空洞在烹饪过程中可以吸收油脂,导致食物的油脂含量增加。同样是蔬菜,青菜炒完一盘的油花子,茄子一下油锅,没炒几下油都不见了,但茄子虽然看着没什么油,实际上含油量不比青菜少。此外,比如面包片、馒头片、豆腐泡、莲藕和土豆片,以及裹糊或挂浆的食物,也容易吸油。

       主食也会转化成脂肪

       主食中的碳水化合物作为人体重要的能量来源必不可少。但像馒头、粥、白面包、面条、糕点等,它们在加工过程中去除了大部分纤维、维生素和矿物质,其中的碳水化合物主要是糖和快速释放的淀粉。

       人体摄入大量的碳水化合物时,过多的碳水化合物会在体内转化生成甘油三酯。甘油三酯是衡量血脂正常与否的重要指标之一,是被储藏起来的热量源,同样是造成高血脂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

       肉类不是洪水猛兽

       肉类含有优质蛋白,且消化吸收利用率高。同时肉类也是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的重要来源,特别是铁和维生素B12,长期素食可能导致这两种营养素的缺乏,增加贫血和骨质疏松的风险。肉里的蛋白质有助于维持肌肉量,这对哪个年龄段的人来说都非常重要。

       可以说,肉类是维持健康的重要保障。饮食中优质蛋白的摄取,与每天肉、蛋、奶、大豆的摄入息息相关。一味地吃素,其实未必完全健康。

       高脂血症患者的饮食推荐

       主食推荐全谷物为主:全谷物碳水或者说粗粮,比如红薯玉米、杂粮馒头、全麦面包、糙米饭等,不仅含有多种维生素、膳食纤维等,而且升糖指数较精粮低,餐后血糖更加平稳,也更有利于防治糖尿病等慢性代谢性疾病。

       碳水化合物摄入量应占总能量的50 ~60 ,以成年人每日能量摄入1800~2000kcal为例,相当于全天碳水化合物摄入量在225~300g之间。

       在饮食中,不要只盯着精米精面,记得给餐桌添点色彩。杂粮如小米、玉米、燕麦,杂豆如红小豆、绿豆、芸豆,还有薯类,都是膳食纤维的宝库,能助你轻松扫除肠道内的坏胆固醇。

       肉类选择脂肪含量低的肉类:不过动物蛋白摄入可适当选择脂肪含量较低的鱼虾类、去皮禽肉、瘦肉等,可简单记为红肉(牛羊猪肉)不如白肉(禽类、海鲜),腿多的(牛羊猪肉)不如腿少的(禽类、海鲜),内(内脏)不如外(肌肉);另外牛奶、鸡蛋、豆类也都是不错的蛋白质来源。

       选择低油的烹饪方式:做菜尽量炖、蒸、焯、煮、拌和煨等,即使炒菜时不要等油冒烟后再下锅。食材切大一点、厚一点,减少吸油,油炸食品可以用吸油纸盛放,吃前可以先挤压去油。

       炒菜要少油,每天烹调油摄入量建议在25~30克之间。

       少吃高油零食:少吃高油脂尤其是含有“坏脂肪”的零食,比如饼干、曲奇、蛋糕、蛋挞、起酥面包等焙烤食品,薯片、锅巴等零食,及各种分层的酥皮点心和小吃。这些零食口感越酥、越软、越滑腻,往往饱和脂肪含量越多。


       多知一点

       每天只需睡2个钟头,其余都是浪费时间?

       一篇题为“睡眠5分钟等于6小时”的文章声称,一个人真正睡着的时间只有两个钟头,其余都是浪费时间,躺在枕头上做梦。睡七八个钟头的原因是赖床的习惯造成的。

       先说结论,这种说法十分不靠谱。不同年龄,每天对于睡眠时间的要求不同,老年人受生理因素影响睡眠时间会普遍比年轻人短一些,而婴幼儿则需要更长的睡眠时间。但每天7小时以上的睡眠的确是多数成年人需要的,而这7个小时的睡眠也并不是我们想睡懒觉造成的。

       此外影响睡眠的因素有很多,比如生活方式、工作压力等都会影响到睡眠的时长和质量,用2小时作为大众的睡眠标准根本就不严谨。

       长期睡不好,睡眠时间不足,不仅会对身体产生伤害,还会影响个人心理健康。根据国家发出的健康睡眠倡议:成年人每天应保持7~8小时的睡眠。(本版文字据科学辟谣微信公众号)